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 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 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 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 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 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 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 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 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 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成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 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 有收下我们的钱。

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 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 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受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同事,拦住一辆车,车上的 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 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 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 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 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 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 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 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 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 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 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 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11)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强取悦 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二至第六段所描述的情节。

2.文章第③④两段加点处都写到汉子的眼睛,请结合语境,分别说说两处写眼睛的用意。

3.文章第⑦段画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戈壁沙漠中,半路上,我们的汽车轮胎被扎破,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汉子主动帮我们把 轮胎送去修好带回,并送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还执意不肯收钱。 2.第一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给人以诚实的感觉,这是我们打消疑虑将轮胎交给他 去修理的原因;第二次写汉子的眼睛“依然清澈透亮”,强调了他的善良淳朴。 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异常闷热,蚊虫之多,烘托了我们 等待救援的烦躁、急切的心情。 4.红柳花在戈壁大漠独自生长,自由绽放,它的美是自然的;红柳花也象征着那些在大漠 中帮助我们的人,他们有着善良淳朴、不图回报的美好心灵,这种美好心灵发自天然; 最后一段蕴含着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主要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读懂相关的段落,采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方式,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事件即可。文章第二至六段,叙述的是我们在去戈壁滩的路上车胎破了,那个陌生的汉子主动帮我们把轮胎送去修好并带回,又送我们充气筒却没要一分钱。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从本文要表现的主旨来看,作者两次写那个汉子眼睛“清澈透亮”,是为了突出他为人的善良淳朴,并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分析。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文章第七段画线句子即为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天气的异常闷热,烘托出我们心情的烦躁,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维吾尔大嫂为我们送来吃的,表现了她行为的难能可贵。 4.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还有引发读者的想象。本题作答时时要注意体会“象征”手法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请你参加以“劝阻别人吸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宣传标语】学校准备将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 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权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分析数据】为了开展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莱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现场劝阻】近期学校组织部分同学到火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注意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 味草药,给他灌下去....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药剂,他清醒过来,一睁眼 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车呢? ”

选段中人物 A 是________。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么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器。③      是金子,        要经过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                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那些帮助你的人就像好的玉石工匠, 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路。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合适的选项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依次是    (只填序号)。

A.陋石变美玉    B.金子发出光芒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 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双免傍地走,______________(《木兰诗》)

 

查看答案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_____(污染 污秽 污浊)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2) 前树林下,行军蚁______《浩浩荡荡 浩浩汤汤 横冲直撞) 地向远方行进着,黑压压的一片,场面壮观的让人不可思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