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服,也有城河围护.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与斋宫隔墙相邻。

[材料二]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圈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大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耸入云,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天坛建筑象征天高,不仅指上面所举的视觉中的具体形象,而且还通过数字作一种理性的暗示,如来用数字“九”象征天的至高.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向外是九层石板,呈扇形展开,第一层为九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中、下层坛面的处理也依此类推,每层坛面外侧汉白玉石护栏、栏板的数字以及台阶的级数也都是九或九的倍数。“九”在单数中是最高的数字,在人间用来象征帝王的至年,在宇宙中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材料三]

天坛的基本色调是青色,不论是天空、树林,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它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在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的檐都是采用蓝色琉璃瓦,这和蔚蓝的天空很协调,由于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结比,更显出天的澄清、明朗。

天坛有大片的柏树、松树,全园现有树木约10万株,其中古柏3566株,绿地覆盖面积达86. 16%,一片郁郁葱葱.由于大面积植树,特别是大量种植经冬不凋的柏树,使人不论在什么季节,一进天坛,便感到生意盎然。

1.根据[材料一]的介绍,填写示意图中A、B、C三处建筑的名称。

A___ B___ C___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解说天坛“独特的意境”。

 

1.祈谷坛斋宫圜丘坛 2.天坛的主体建筑造型和布局呈现“高”的特点,蕴含敬天思想,体现了天坛崇高的意境;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给人的视觉感受澄清、明朗,体现了天坛祥和、安宁的意境。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这句话和文本中的示意图可知:A处是祈谷坛;B为斋宫;C为圜丘坛。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内容梳理筛选能体现天坛 “独特的意境”的语句,然后概括作答即可。结合材料二中的“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天坛建筑象征天高,不仅指上面所举的视觉中的具体形象,而且还通过数字作一种理性的暗示,如来用数字‘九’象征天的至高”等语句概括;结合材料三中的语句“天坛的基本色调是青色,不论是天空、树林,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它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这和蔚蓝的天空很协调,由于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结比,更显出天的澄清、明朗”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要制作一张名为“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的读书

  卡片,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帮这位同学再补充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选择书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一个故事,简要评析其中凸显的“义”。

答: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九十      天子

B. 面山而       佛印

C. 太行、王屋何 是再啮

D. 残年余力    木为之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目标是“______”。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四个方面:太行、王屋二山高大;愚公年迈;③_____;④_____

4.结合寓言故事,解说你理解的“愚公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本诗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请你写出诗人笔下这一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崔颖《黄鹤楼》)

(3)经典的诗句,能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

(4)送别之时难免伤感,很多送别诗都会表达惜别悲伤之情,但是有一些送别诗却充满希望,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神秘岛》。

B. 《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C.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 明末清初由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