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宁获得...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宁获得了全市数学竞赛一等奖。

B. 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英语课,每节课对于老师的提问都随声附和

C.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虚张声势,树立信心。

D.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你那进取的心。

 

D 【解析】试题分析:A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恐惧。闻:听。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B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C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贬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niàng)   临(wèi)    蝉(tuì)    落(zhuó)

B. (suì)     分(qí)     徘(huái)   微(bó)

C. (chén)    恿(sǒng)   狭(ài)     职(chèng)

D. 然(chàng)   丰(yú)     缥(miǎo)   应(hè)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酒”的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B. (2)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

C. (3)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

D. (4)是隶书,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

 

查看答案

请以《谢谢你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

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

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鲁肃过寻阳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

(3)为郢州 _________    (4)母其以劳生疾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4.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5.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家 风

苏 北

①我在外漂泊多年,一日终于定居下来。乡下的母亲来电话说,多少年没能到我的小家住过一宿,如今我定居在省城,离老家不过五百来里,秋天季节好,她准备来住些时日。做儿子的当然高兴。

②出发前,母亲夜里一点多钟就起了床,杀了两只老母鸡,褪光了毛,洗得干干净净。母亲说城里住高楼,杀鸡不方便,鸡毛杂碎别糟蹋了邻里。母亲边唠叨着边从黑色网兜里往外拿东西:一瓶她自己做的辣椒酱,一堆为孙女劈的菱角米。

③我嗔怪母亲:“您也真是,城里人就不吃鸡?现在买鸡都现买现杀,拿回来就下锅,买来就是没有毛的鸡!您看,又是辣椒酱又是菱角米,都是烦人的营生,您倒是有这个细致!”母亲被儿子这一说,倒不吱了声,可脸上有明显不悦之色。

④妻子用脚踢我。我说:“妈,是儿子心疼您老人家,六十多了,夜里一点起床,五点坐车,看看,都快下午一点了。坐了六七个小时的车,您能吃得消吗!”母亲嗫嚅道:“反正腰疼,也是睡不着的……”

⑤说着我们坐下来吃饭。为迎接母亲,我们特意做了几道菜:炸猪排、小青豆烧小鸡、香菇炒菜心、豆腐拌蕨菜和排骨青菜汤。饭桌上,孩子兴奋,一会问奶奶家里的宝宝(一只狗)好吗?一会问八哥会说话吗?我们这个孩子,就是人来疯,劝了半天叫快吃饭,可就是一口饭吃半年的主!我不由得生气,说:“快吃,我揍你!”孩子有了奶奶,仗势似的:“你干吗骂人,不是好爸爸!”

⑥我一气,上去一筷头子打在孩子脑门上,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奶奶心疼了:“没有你们这样打孩子的,真是!”

⑦“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我们过去不得吃,你们现在不肯吃!奶奶在这儿,我们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允许上桌的,即使上桌,如果筷子伸到待客的菜里,你奶奶就是一筷子……”我话还没说完,母亲将筷子一丢:“不吃了。”她说着眼泪就在眼眶打转转。

⑧我这下慌了,才觉自己说漏了嘴。赶紧给老娘赔罪:“妈,说着玩的,您老别当真,好,不说了不说了。”母亲这才破涕为笑。母亲说:“那时穷,你爸一月才挣几十块钱,家里场面大,不是你妈不让你们吃,而是……你现在成人了,给你妈算老账了,真是儿子有用了……”

⑨哭笑之间,我们上班时间已到。母亲一人收拾了碗筷。

⑩晚饭无事。饭后睡觉,因我们家只有两张在一个房间的床,于是母亲妻子女儿睡大床,我一人睡小床。早早躺下,无甚睡意。孩子闹着奶奶讲故事。奶奶随口胡诌:“你爸爸小时候啊,像个饿死鬼投胎,整天喊肚子饿。那时我们家住在农村,你爷爷在县里工作,你爸爸整天坐在墙头上晃荡着两条腿,伸着脖子望你爷爷回来,爷爷回家就有好吃的啦……”

B11说着说着,孩子睡着了。我倒是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母亲更是睡不着,于是我们母子俩就聊天。我说:“妈,你锁着的小柜子经常被我偷偷打开,偷了桂圆上学路上吃。”妈妈说:“儿子,你有一回不知在哪摸了许多小毛蟹,你吃呀吃呀,夜里闹着肚子疼,可把我和你爸吓死嘞……”

1.文章主要写了“我”与母亲的哪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2.联系上文,请用第一人称揣摩第③段母亲脸上有“不悦之色”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3.阅读文章第⑦段,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你谈谈文章第B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章以《家风》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家家风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