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6年中考湖北黄冈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

(2016年中考湖北黄冈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 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A 【解析】试题分析:A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分析语境可知,“谈论东坡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不可轻视自己”。成语使用准确。B风姿绰约:指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此处使用不当。C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抢着去。此处使用不当。D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能符合大家的期望。应该为不负众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B. 每一朵紫色的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D. 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查看答案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仃(lín)   眼眶(kuàng)   (zēng)    久久立(zhù)

B. 情(zì)      迸溅(bìng)     强(juè)      轻怕重(niān)

C. 逗(tiǎo)    秀(qí)        热(chěn)     虚与委(shé)

D. (chèn)    酒(niàng)     发( zhèng)   以身职(xùn)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翻开书本,曾以为只是纸和墨的结合,细细品读,却看到了众生万象;步入自然,曾以为只是花和草的融合,慢慢欣赏,却尝到了人生百味;涉足尘世,曾以为只是人和事的组合,默默体会,却悟到了善恶美丑……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浅显的表面,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夜里落寞的糖葫芦

① 是在冷冬的一个夜晚。南方阴冷的天气,气温达到零下六度,接近历史上最寒冷的记录。

② 一部美国大片正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火热上映。晚上吃过饭我到影院买了两张票。离电影开始还有半个小时,我站在影院门口等在商场购物的妻子。

③ 影院门口一个三轮车夫停在那里,等候看完第一场电影的观众。他坐在车上,手里捧着一个馒头。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晰地看到离我不到五米的他手中的馒头已经冷了,没有一丝热气。他一边啃馒头,一边不时望着从影院里出来的观众。

④ 影院里的观众几乎全部走完了,还是没有人坐他的车。他又从布包里拿出第二个馒头啃起来。这么冷的天,让我惊讶的是,他只穿了单薄的衣服,脚上没有穿棉鞋,而是一双薄薄的布鞋,为了踏车方便,他还用夹子夹住了两只裤管口。

⑤ 他的对面一个推着三轮车卖冰糖葫芦的人站在风中,时而搓搓手,时而跺跺脚。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岁出头的小孩子,手里捧着一束玫瑰花向影院里进进出出的人兜售。凡是男女一对进出的,他都要靠上前大声说:先生,买一朵花送给她吧。小家伙十分注意辨别对象,只要看上去像情侣的他会毫不犹豫地靠上去,大胆问他们要不要玫瑰花。遗憾的,一对对情侣,彼此手挽手偎依着走进影院,对他的举动熟视无睹,个个表现出十分厌恶的神态。我还听到一对情侣很反感地向小家伙厉声喝道:“走开,走开!听见没有?”小家伙只得悻然走开。他走到卖冰糖葫芦的人面前说:爸,今天运气不好,没有人买花。

⑥ 原来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摸了摸他的后脑勺说,没事的,总会有人买我们的冰糖葫芦。听到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买一串糖葫芦的冲动。我走上前问糖葫芦多少钱,他说:两块。然后麻利地拿出纸准备为我包起来。猛然间,我想起妻子最近身体不好,不能吃糖葫芦,便赶忙对他说:师傅,不好意思,糖葫芦我不要了。

⑦ 他停下包糖葫芦的手,愣在那里,半天没说一句话。

⑧ 妻子到后我们走进了影院。落了座,想起寒风中啃馒头的三轮车师傅,卖冰糖葫芦和鲜花的父子,我的心里隐隐有些作疼。那个卖花的小孩,和他同龄的孩子,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有的被父母带进不远处的肯德基,有的被父母带进电影院,而他还在寒风中过早地承担起与他年龄极不相称责任。

⑨ 电影结束时,已经十点多了,出了影院门口,天冷得那么决绝。那对父子和三轮车师傅缩着脖子,在风中瑟瑟发抖。回到家,我给妻子很自责地说了我没有买糖葫芦的事情和影院门口的见闻,我们感叹他们的艰辛和不易,心里涌起一股涩涩的滋味。

⑩ 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家,看见桌子上放着两串冰糖葫芦。妻子说,晚上下班后经过影院门口,我看到了那对父子,想起你昨晚的描述,尽管你我都不喜欢吃糖葫芦,但我还是决定买两串糖葫芦,哪怕买回来我们都不吃。

⑪ 瞬间,昨晚我错过的那串落寞的糖葫芦,像冬夜里的一串小火苗,在我眼前烧了起来,又像一串红灯笼,照亮了这个城市屋檐下的狭小角落。

我们安逸地闲坐时,是否想过,有那么一串串糖葫芦泪水一样凝结在这个寒冬的夜晚,守望着一颗心为它驻足,深入它晶莹的内心深处,看一看有多少粒盐积攒着生活的力量,在泪水中开出花来。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赏析相关句子和词语。

(1)体会第⑦自然段“他停下包糖葫芦的手,愣在那里,半天没说一句话。”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赏析第⑨自然段加点的“决绝”一词。

3.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章以“冬夜里落寞的糖葫芦”为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花也可遍地金

①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②见惯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误以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并不存在落瓣的菊花,无意间便坠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窠臼。好在苏东坡勤于观察、善于自省,最终成就了一段知错辄改的佳话。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

③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历史上,孔子就曾只见果、未见因,误以为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正如孔子事后所感慨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作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④尽管如此,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沾染着主观、武断的习气。有的父母自诩“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无视孩子的兴趣禀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人生;有的人总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愿静心思考,动辄乱贴标签、传播谣言,频频陷入误区;有的年轻人笃信读书无用论,以偏执替代奋斗,结果一事无成……对个人而言,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可谓成功的天敌;对社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因子?

⑤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隐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破坏者。立足最真切的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良方。

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看尽“寿客金英”,怎可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实际,赢得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说说文章题目“黄花也可遍地金”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