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的美 要求:①先在横...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的美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盐对大海说:“妈妈,我想永远舒舒服服躺在你的怀里,永远不离开你。”

大海说:“孩子,你如果永远躺在妈妈的怀里,那你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我发现了生活的美 我偶然在妈妈的柜子里,发现了一本相册,打开一看,看到了年轻时的妈妈一头乌黑披肩的长发,苗条,高挑的身材,穿着亮丽的衣裳,脸上总挂着甜美的笑容,周围围着许多朋友,她们在为妈妈庆祝生日,她们经常一起游玩。 年轻时的妈妈多美呀!她简直与现在判若两人:现在的妈妈已不再那么年轻,头上夹杂些许白发,脸上也有了皱纹,身材也不再高挑和苗条,甚至有些发胖。 想到这里,我不禁惋惜、感慨:岁月无情,青春总会逝去。美,是不能永久保留的! 我轻轻地合上相册,走到客厅,看到妈妈在拖地。妈妈再也没有空与她的朋友们游山玩水了。因为她是妈妈,妈妈的朋友也都成了别人的妈妈,她们都要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即使在大街上遇见了,也只是匆匆闲聊几句便忙各自的了;要是想与朋友们谈会儿话,也只是在电话里头聊,很少有坐下来,两个人面对面闲谈了。 我看着妈妈,她始终在认真地拖地,任凭汗珠布满她的前额,汗水渗透了她的衣衫。看着妈妈的背影,鼻子总有酸酸的感觉。几乎再没有人帮妈妈庆祝生日了,妈妈的生日也几乎不告诉我们。我像是为了弥补,走上前去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拖地吧。不用了,你忙你的吧。 妈妈说这话时,几乎是不假思索。同时,我发现,妈妈与年轻时的她相比都变了,但只有一样没变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而且比年轻时的更美。 刹那间,我明白了妈妈之所以会变了,不仅是岁月的无情,更是她对这个家的责任改变了她,她因承担而快乐!的确,外貌上的美无法永久地保留,但心灵的美却可以,且可以更美。在每个准妈妈即将成为妈妈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改变的准备,虽然已不再年轻,已不再美貌,但她们因心灵而更美! 在母亲的生活里,我发现了母亲们在生活中的美! (2)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因为放手,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花儿开遍四方;因为放手,雏鹰从畏惧高空蜕变为空中霸主;因为放手,孩子才能从温室里的花朵成长为风雨无法摧毁的栋梁。 爱并不是一定要包办一切,过度的爱就会成为碍。放手,理智的去爱,也是一种爱。 放手去爱,反对依赖。爱,并没有错,可过度的爱却成了溺爱,让人依赖,甚至成了害。李启铭在酒驾撞人之后的狂言“我爸是李刚”的背后,就是父母的溺爱。原本的爱却成了害人害己的利器。反观,理性的爱却引导了孩子的走向成功。成龙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对于儿子房祖名的教育,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严格。房祖名刚出道后父亲监制了近20部电影,却没让他演一个角色。许多活动不带他参加,甚至连水电费都要分交。看似无情,却教会了儿子成长。“星二代”的房祖名,拥有的成就都是用自己的汗水闯下来的,在父亲的苛刻与耳濡目染下学会爱国、节俭、拼搏。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是理性的爱。不让孩子产生依赖,却给了他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去飞翔。 放手去爱,反对束缚。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受尽疼爱,可过多的爱却成了束缚。现在有的孩子虽然已五六岁大,可却连衣服都不会穿,鞋带都不会系。在家里如同“小皇上”、“小公主”,稍有不顺就哭喊打闹,而在外面却唯唯诺诺,胆小如鼠。还有的家庭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碰,结果孩子学习倒是不错,却成了一个生活白痴。爱成了束缚,便成了碍。为了孩子,我们更应该理智的去爱,不经历风雨的小树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最美的华章。放手去爱不束缚,让孩子如同破茧的蝶,挣脱蚕茧,飞舞出自己的姿态。 放手去爱,学会成长。放手去爱,是不打扰、不干涉、不束缚,而不是不理不睬不管不问。放手,是让他接触磨难挫折然后学会面对、克服、成长。没有母亲放手,岳飞不能习得一身武艺,精忠报国;没有父母的放手,徐霞客不会游遍祖国河山,写下著名游记;正因父母没有放手,方仲永才由一介神童泯于众人矣。放手的爱,是理性的爱,让人成长。 理性的爱,让人不再依赖,理智的爱,解开对孩子的束缚,放手去爱,就像放飞手中的风筝,有线牵引,却不阻碍它翱翔天空,傲视万物。放手,也是一种爱。 【解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该题目的关键是对“美”的理解,“发现”必然有一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从不认识走向了正面,发现了它的“美”,即人物的高尚品质、事情的正能量、一句话的积极意义。补充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写作的方向,规定了选材甚至中心。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根据盐和海水的对话可以看出,在妈妈的怀里的确是舒适,但失去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应该想蒲公英一样,敢于离开妈妈的怀抱,飘到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从两个方面立意,一是孩子要懂得离开父母的庇护,学会独立;而是父母应该懂得放手的爱,不要一味溺爱孩子。根据分析命题作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2.感悟诗人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俨然   不昼夜    B. 闻村中有此人    军中将军令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D. 辞停数日,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语段(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叹惋?

4.语段(一)中的桃花源中的人和语段(二)中的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安之

①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②首先是口味限制。中国菜的麻和辣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大忌,所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国宴先和主打麻辣的川、湘说“再见”,重咸重油的鲁菜、徽菜如今也很少出现在国宴上。国宴包括冷菜、热菜、点心和水果,这里仅以热菜为例。

③开国大典上招待外国宾客的晚宴是八菜一汤,其中红烧口味占了半壁江山。后来为杜绝铺张浪费,国宴由八菜一汤演变成四菜一汤。到尼克松访华时期,国宴菜单为清淡的芙蓉竹荪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的菜单是干贝银丝汤、清炒虾球、酱烧小牛排、茭白鲜蔬、柠香银鳕鱼。2016年的G20峰会的国宴菜单是清汤松茸、松子鳜鱼、龙井虾仁、膏蟹酿香橙、东坡牛扒。

④其次是食材限制。一般情况下,国宴菜单中,几乎不变的主角就是虾。因为一目了然,吃法明确。虽然狮子头一直是国宴菜中呼声最高的,但多数情况下,它很少被品尝,一是因为外国的肉丸多数情况下是佐酱料而非汤类;二是因为葱和姜连很多国人都吃不了,更别说外国宾客了。

⑤另外,还要考虑清真、素食和过敏这三大难题。外国人的素食种类分得很细,有Vegan(完全素食)、Ovo-Lacto Vegetarian(除蛋、奶外完全素食,也是最常见的素食)、Pescetarian(除了鱼之外完全素食),等等。他们的过敏种类也很多,麸质过敏(大麦、小麦、燕麦、面粉)、乳糖不耐受、甲壳类海鲜过敏、坚果过敏、豆制品过敏等等。

⑥最后是价格限制。1984年后,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标准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家领导人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为50元至60元;少数重要外宾,每位80元以内;一般宴会,每位宾客的标准为30元至40元。

⑦国家还明确规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最新的成本标准虽然没有再公布,但肯定有严格的限制。

⑧粤菜做法复杂,费时费人工,原本成本就高,再加上最为出彩的选材被约束,名贵的海鲜远超配额,因而也遗憾出局。剩下的闽、苏、浙,它们的共同点是:選料讲究、摆盘精致、口味清淡,多用食物原味。而只有淮扬菜经得起低糖低盐、少油少辣、排除过敏,甚至提供全素食等全方位考验。

⑨明万历年间《扬州府志》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足见其时扬州饮食之排场、精湛、丰饶。

⑩从文化角度来看,古城扬州文化底蕴深厚,淮扬菜更是“文人菜”“士大夫菜”。很多菜肴与文化的历史名人、琴棋书画、文化学派都有绕不开的关系,这样的菜肴自然更能代表国宴的餐饮文化和水平。

                                    (选自2016年第33期《南方人物周刊》)

1.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2.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④段的加点词语“多数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淮扬地区物产丰富,盛产动植物水鲜,苏轼在《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此地俱有出产。但淮扬菜中没有山珍海味、生鲍燕翅,也没有动物保护组织禁止的食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苗庄酒事

杨文斌

①秋粮归仓,农具归库后,进入腊月,农事的脚步就可放缓了。剩下来的大把空闲时光,村庄里的女人们却是不能闲着的,她们还得去准备过年所需的东西。真正有空闲的,还数村庄里那些男人们了。这个时节,男人们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专门用来喝酒。

②在苗庄,在这个三百余户人家的村庄里,酒事几乎天天都有。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大到婚丧娶嫁、起房造屋、三朝周岁,小到竖门起仓、谢桥修路、远门归来,都要邀朋请友,喝上几碗。甚至哪家男人买了只好画眉,哪家耕牛卖了个好价钱,哪家夫妇吵架拌嘴……只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知道了,大家都要找个机会,不妨说是找个借口前去喝酒的。

③主人在暖烘烘的火房里就着火炕沿,把菜和酒碗逐一摆好,再在火红的炭火上放一口铁锅,或小炒,或炖猪脚,还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烹调,酸汤、清汤、麻辣一应俱全。这时,主人就可邀客人入席就座了。

④入席就座,在当地也是颇有讲究的,在火房门对面的位置称上席,那是留给最尊贵的来客坐的;而靠门边或灶台的位置,则是主人座位,这样方便主人为后面来客开门、盛饭或去打酒。

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律是饭碗。开席后,不分主客先倒上大半碗,确实不会饮酒或身体欠佳的客人跟主人阐明缘由后,可以免喝。但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整顿饭你滴酒不沾则已,如禁不住醇香米酒的诱惑或主人盛情邀请者,一旦开了酒戒,主人是不会轻易让客人辞杯的。客人不醉,主人则不会放客人走。席间为劝客人多喝酒、多吃菜,主人的劝说方式层出不穷,但划拳猜令则是最常用的方式。

⑥因为喝酒,山村冬天冰凉的寂寞的夜,便平添出许多生气来。因为醉酒,山村冬天的夜,也生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

⑦而在苗庄流传甚久的另一个酒后趣事,让村人们铭记至今。说是改革开放初期,两位老人夜里喝醉酒后,两家居住地相隔有二里地远。两老人彼此都怕对方回家途中摔倒或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彼此搀扶着,边走边歌。当把对方送到家门口后,又怕另一个不能安全回去。于是,又转陪着对方往回送。如此循环,一路走来一路歌。第二天天亮后,双方子女才发现,原来两家老头子彼此相送,唱了一夜歌,也走了一夜路,无数次走到自家门口了,却没有一个真正踏进家门半步。

⑧苗庄人爱酒,但很少嗜酒如命,借酒滋事。在苗庄人眼里,酒,那是平淡乡村生活的调味剂,是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原始生命力。而在苗庄人心里,酒,则是好日子长长久久的期盼,是待客之时以酒为媒、主客情谊久久长长的桥梁枢纽,是苗家人与生俱来的待客之道。

⑨许多年后我仍会想起,在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人那歌那情怀,醉了的不只是人,还有那座淳朴的村庄。

1.苗庄的酒事有哪些特点?

2.文中说“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律是饭碗”,怎样理解这句话?

3.文章第⑦段是什么记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近期,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安安静静地“火”了。节目邀请了众多明星友情出演,现场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一封封信件。明星娓娓道来的朗读,带领观众重温着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引发共鸣。

在当今喧嚣嘈杂的综艺娱乐节目大环境之下,《见字如面》的出现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于传统文化那股无处释放的热情与迷恋,这档节目用最简单、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传承了中国文化。

材料二:下图是《见字如面》节目的标志性背景。

(1)探究材料一,说说《见字如面》节目“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材料二中画面(除英文和数字外)的内容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