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走进阅读的世界,我们赏李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走进阅读的世界,我们赏李杜、读易安,进“红楼”、探“聊斋”,和鲁迅一同“彷徨”“呐喊”,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阅读,让我们收获智慧;阅读,让我们升华生命;阅读,让我们健康成长。

请以“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范文: 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 在下雨的时候——雨不求大,细雨霏霏的时候,坐在窗边,手持书卷。听窗外雨声沙沙,品屋内书香满卷,这大概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我于是沉醉于这种感觉,这个奇妙而又充满想象的书香的世界。 读唐宋诗词,读的是心境。翻开书卷,便梦回唐宋,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那古老沧桑的城墙,那朴素厚重的青石板;那静谧清澈的夜空,那硝烟四起的战场……景不同,心也不同,总是给予人无限的遐想:“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好想看到一名女子独立溪边,向流水诉说她的愁思;当心怀壮志的男儿在战场上拼搏厮杀,眼前又赫然浮现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壮阔;身在异乡,望着明月,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对天下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多么豁达,多么豪迈的胸襟!读唐宋诗词,我读出了思乡的哀愁,生活的喜悦,命运的艰辛……我仿佛也融入其中,和他们一起酸甜苦辣,尝遍人生百味。 读散文,读的是态度。在烟雨蒙蒙的日子里,我可以在《匆匆》中感叹时光飞逝,在《藤野先生》中找到作者对恩师的赞美,抑或是在《背影》中品味父子真情……我们可以随着名家的笔触:走进林清玄,感悟人生哲理;走进朱自清,赞美春的美丽与生机;或是和鲁迅回忆往昔,听汪曾祺讲述自然野趣。我们可以同他们一起去品味人生,走遍整个世界,欣赏山川之美,民族之美。虽不能眼见,可心却见了。 不仅是诗词与散文,其他的书,也让我沉醉:读三国,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机智,与他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迅,我读出了他对人民的体恤与对敌人的憎恨,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读贝多芬,我读出了他对命运的不屈与对音乐的热爱……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充满着书香的世界里,我就如鱼儿恋着水一般沉醉在其中,令我无法自拔。 雨停了,我放下手中书卷。只见云雾散开,艳阳高照,一道彩虹挂天边。我还没有从充满书香的世界里走出来,看到彩虹,又不由想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书,这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让我受益匪浅。既让我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我的情操。这个充满书香的世界,它,总是令我沉醉。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话题有两个关键词:“沉醉”、“阅读的世界”。“沉醉”是指发现、体验、感悟,在文中要尽情张扬,要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阅读的世界”,限定了作文的选材必须与读书有关。选材上要能挖掘生活积累,撷取自己读书过程中感受最深最为熟悉的人、事、物入文,要尽可能凸现个性,写出波澜,要有细节描写,真实感人。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记事时,要抓住最具有特征的环境来进行烘托等.不要矫揉做作,要抒自然情,写真情文。在文体的选择上,比较合适写记叙类、抒情类文章,写作议论文容易空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1.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2.仿照第③段画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

4.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5.“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下点“笨”功夫

沐沂

①“不说别的,现在这个时代,愿意在农村住上一年的孩子,又有几个?”《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说。他带着3个“90后”和两个“80后”组成的“零经验”团队,在一个村子里跟拍了373天,“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

②成功有万千法门,他们进了一道窄门,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

③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发足狂奔”的人。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而且世上的很多事情,“快”字往往背道而驰。就拿焦波和他的学生们来说,正是因为慢,才暗合了乡土的内在节奏,共振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也与文化产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合辙,得以出此精品。又如做企业,有精雕细刻、用心经营,让时间在招牌面前失效的百年老店;也有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快则快了,却走出条覆亡的不归路,给世人看了场戏而已。

④人生也不是一快解千忧。有句文艺范儿的口号:“慢慢走,欣赏啊!”大概是要提醒人们别只顾着赶路,要看看路边的风景。道理很正,但不够通透。细细一想,人生不是跑步比赛,绝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数。一条人生路,万千岔路口,人生精彩处,恰在于未知。走得太快,不知要错过多少精彩,丢失多少种可能。不是吗?年老者大都有一种人生经验,当回首往事,发现很少有人能在年轻时的生涯规划中规划一切,且正是途中的峰回路转,让人生变得荡气回肠。所以,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急什么?

⑤最难的是慢慢下点笨功夫。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不算可耻,但做到肯下笨功夫,得有点情怀,怀着点敬畏心,不对付事儿。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是可以绕着走的,保证走得漂亮走得快,很多时候还走得顺当;也有人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打,这么走很难走得快,姿势肯定漂亮不了。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让这样的人不吃亏,得实惠,事业才有希望。

⑥有句话说的好,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小到个人人生,大到家国天下,都需要“好东西”,让我们一起下点笨功夫吧。

1.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思路。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谈谈你对文中第⑤段 “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的理解,并列举一个典型事例加以证明。

4.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据:保佑。②易物:改变祭品。③繄(yì):句中语气词。④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⑤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⑥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小惠未 _________      (2)小大之狱,不能察 _________

(3)德是依 _________      (4)弗听,晋使 _________

2.下列句中与“必以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其道    B. 一战    C.     D. 宫之奇其族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4.(1)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分别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知。虞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而庄公却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曹刿认为______________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怎样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材料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目标是,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创作导向更加健康,创作质量明显提升,运营和服务的模式更加成熟。

材料三: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之一。打开手机、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轻轻松松就能看到自己喜爱的文章。近年来大热的电视剧,无论是《甄嬛传》《步步惊心》,亦或是人气爆棚的《花千骨》《琅琊榜》,均脱胎于网络文学,吸引众多青少年。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为今后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提取三个关键词。

(3)假如你的同学终日沉迷于网络文学,请你结合材料三进行劝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