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杜甫《登楼》)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杜甫《登楼》)

(2)宁为百夫长,________。(杨炯《从军行》)

(3)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6)举杯邀明月,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7)《曹刿论战》中曹刿不顾乡人劝说,坚持拜见鲁庄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玉垒浮云变古今 胜作一书生 报君黄金台上意 英雄末路当磨折 蒹葭苍苍 对影成三人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垒”“蒹葭”“苍”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huǐ____灭,是葬送,是jué_____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niǎn_____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坡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diāo_____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余秋雨《文化苦旅》之《废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小诗《苔》,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300年前,袁枚将视线投向生长于潮湿温阴暗处的苔花,300年后,一位名叫梁俊的支教老师教会贵州乌蒙山下的孩子们吟唱这首诗,来鼓励孩子们。

清•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学校举行元旦文艺会演,请结合节目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少于30个字。

第一节目话剧《孔乙己》演出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舞蹈《采茶舞》,由初三(2)班演出。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初三(4)班演出的相声《成语新解》。

 

查看答案

赏析诗歌

野步                                          野步

[宋]周密                                       [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周密的《野步》描写的是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赵翼的《野步》描写的是_______时节的景象。

2.两诗均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两诗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苏轼• 《后赤壁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终于

B. 霜露降,木叶尽脱     既然

C. 今者      迫近

D. 攀栖鹘之     危险

2.“/”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西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解衣欲睡时见月色入户的兴奋喜悦之情。

B.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C. 乙文中, 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渐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纷繁。

D. 乙文中写孤鹤振翅横江东来,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5.《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都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被贬谪黄州期间。 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甲乙两文中作者所所抒发的感情是一样的吗?请结合具体肉说说那时他的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