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③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④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⑤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⑥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⑦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⑧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8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叙写了父亲一个人在家寂寞与艰难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心疼父亲的情感。

B. 第③段“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长长”点明我们家的客厅很大。

C. 第⑦段写小贩的叫卖声、收废品的鼓声以及远处的街道等,是为了衬托出父亲的孤单。

D. 第⑧段写“我”与父亲的告别,交代“我”不久还要看望父亲,表达出“我”的担心。

2.文章第①段以“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开头,有何作用?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赏析加粗词语)

(2)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本文以“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为题,有何妙处?

5.“孝”是做子女应具有的德行。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50字左右)

 

1.B 2.(1)引发读者思考;(2)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1)“疆域”指国家领土,这里大词小用,突出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活动空间的空旷,表现了父亲生活的孤单、寂寞。(2)运用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描绘了父亲在家打扫卫生以及饭后要刷碗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表达出“我”对父亲的关爱与理解。 4.(1)父亲的脑海里根本不可能有橡皮擦,这样拟题,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题目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父亲脑海中记忆的逐渐消失,本不好描述,但作者将其形容成橡皮擦擦去字迹一样,比喻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脑海中记忆的逐渐消失比作用橡皮擦擦去字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5.示例:“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感情的链条,孝是子女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孝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作为子女我们要弘扬民族孝道的优良传统。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重点描述了失忆后父亲的表现,父亲在失去了外出的欲望后,每天只是在家里笨拙地走动。文章第三段中“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可见父亲行走的缓慢,所以第四段中“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长长”只是因为父亲行走的过于缓慢,所以感觉到客厅的漫长,故选B。 2.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文章第①段以“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中要求的角度赏析即可。(1)句中加粗的词“疆域”,很明显是大词小用,用将军巡视的严肃氛围,来表现父亲一人在家的孤独与寂寞。(2)句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表达出“我”对父亲的关爱与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脑海中记忆的逐渐消失比作用橡皮擦擦去字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与内容的理解分析。本文主要表现“我”对失忆父亲的关爱与担忧,“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表现了对父亲的孝顺就是用心的关爱与陪伴;“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又让我们了解到对孝顺就是对老人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②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③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④“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⑤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⑦“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包含什么感情?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第③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5.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________

(3)权从之  ________        (4)闻城已拔_________

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结友而别        人不知 而不愠

B. 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诸将欲作土山    将以攻宋

D. 不能甚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是一首写早春景色的七绝。______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蕴含的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 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_______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A、众目睽睽  B、举世瞩目)。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为此,他们着  ①  (A、zhuó  B、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  ②   (A、励  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A、承载  B、承接)着国家意志(   )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___   ②处 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    乙 ________

(3)在括号内应填上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

(4)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

(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