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心_____

(2)佁然不动_____

(3)信声无哀乐也_____

(4)僧少可语耳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倦时踞石坐/学不思则罔

B. 其境过清/残年余力

C. 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 岸势犬牙差互/而计长曾不盈寸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1.以……为乐静止不动的样子更加遗憾 2.D 3.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知音难觅的惆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题注意词类活用,乐:以…为乐;古今异义,恨:遗憾。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而:表修饰/转折;B.以:因为/凭借;C.之:助词,的/代词,当时的情景;D.其:代词,小溪/代词,它的,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故停顿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重点词有:沸:水波翻涌的样子;息:停止;句意: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的情绪。 乙文参考译文: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

(3)来问讯______

(4)欣然______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查看答案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元。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境过清/能径寸之木

B. 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

C. 忘路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鸣珮环,心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B. 不可久/佛印右,鲁直居左

C. 人各复延至其家/尝贻核舟一

D.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翕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