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

B.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C. “八百里”、“的卢”、“沙场”、“塞外声”等词句都是词人化用前人典故而来的。

D. 梦境中的军营生活、杀敌的痛快淋漓和现实中的“可怜白发生”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对作者的命运扼腕叹息。

2.辛弃疾的词一向以豪迈著称,读了这首词,你的体会是:

 

1.C 2.示例一: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有豪迈之风。 示例二:从思想感情上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豪迈情怀。 示例三: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快”和“惊”,这两字可以看出战斗非常激烈,体现出了豪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八百里”“的卢”化用的典故;“沙场”“塞外声”运用的不是典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从本词中选择一句来分析辛弃疾豪迈激越的词风,注意要选择风格豪迈的句子,然后分析其基本内涵,点明“壮”体现在何处即可。例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的场面,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士神采奕奕。整句话意气昂扬,充满豪迈激越,可谓“壮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望岳》,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在山东看见泰山之后有感而作,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诗人借这些景象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词中的画线句,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描写边塞生活或边塞自然风光的,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除了以上两首词,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这样的诗句。

4.以上这些诗歌,因其题材和风格都比较统一,所以被统称为“边塞诗”。请以第7题中所填的内容为例,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查看答案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富含哲理,请你用一段话阐释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3.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的“君”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古诗词中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再比如:陆游在《游山西村》的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你记忆的宝库中,再搜寻出同样富有哲理的两句诗,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A)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把柄。他慢慢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收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B)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结合文段A的内容,谈谈在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上,你从保尔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2.B文段的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比较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不用。

 

查看答案

时隔不久我就得到了一次为皇帝陛下效劳的机会,至少我当时认为我是立了一大功。一天半夜,突然有几百人在我门口呼喊把我惊醒了,由于突然被惊醒,我心里有些恐惧。我听到有人不停地喊“布尔格兰姆”有几位朝廷大臣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恳请我立刻赶到宫中去。原来是一位女侍官不小心,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以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我赶忙爬了起来,这时已有命令让众人给我让开道路,又因为这是一个月明之夜,所以我一路小心赶到宫中,一个人也没有踏伤。我看他们已在寝宫周围把梯子和水桶之物都准备好了,只是水源离这儿还有一段距离。这些木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可怜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把一桶接一桶的水递给我,但火势太猛,无济于事。本来我可以用我的上衣很容易地将火扑灭,不幸的是匆忙之中只穿一件皮背心就跑出来了。事情很惨,看来已毫无希望。要不是忽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这种时候并不多),这么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肯定要烧成平地了。前一天晚上我喝了大量的一种名叫“格力姆格瑞姆”的美酒(不来夫斯库人管它叫“福禄奈克”,但比我们的酒更好一点),这酒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也很凑巧,我一次小便都还没有解过呢。我靠火焰很近,又在忙着将火扑灭,身上一吸热,酒就开始发生作用而变成尿了。我狠狠地撒了一泡,撒的也正是地方,结果三分钟火就整个儿被浇灭了,花了多少年心血建成的其他皇家建筑也终于免遭毁灭,被救了下来。

天已亮了,我没等皇帝向我道谢就回到了自己的家,因为虽说我立了一大奇功,但说不准皇帝对我这种立功的方式很反感。根据这个国家的基本法令,任何人不管其地位如何,如果在皇宫区内小便,一律处死。不过皇帝给我的一则通知又使我稍稍感到了一些宽慰,他说他会向司法部下令赦我无罪的,只是我没能拿到赦免证书。有人私下里告诉我,皇后对我的所作所为极其痛恨,她已远远地搬到皇宫的另一边去了。她坚决不让修复那被毁的寝宫,她再也不会去住了,在几个心腹面前,她发誓一定要报复我。

1.以上文段是发生在哪一国的事情?格列佛是如何到了这个国家的?

2.格列佛“寝宫救火”本是立了奇功,却因此遭到了皇后的反感,也使得皇帝冷淡了他。请问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吗?试分析说明。

3.请简述本文段所述之后格列佛的处境及去向。

4.请结合选段内容,试分析下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