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中国骄傲 撸起袖子 论坛开幕 日新月异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骄傲    撸起袖子    论坛开幕    日新月异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 仪征市体育局、仪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两园杯”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运动会落幕。”

C.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内容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解说:这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解析】此题考查短语结构和句子成分、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题目给出正确答案。C项标点使用有误,此处属于间接引用,句号应该在引号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众期待的铜山特色小镇,将采用APP方式建设,其设计可谓 别具匠心

B. 近期,仪征各种商品房的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 叹为观止

C. 目前,省园博园建设 如火如荼,主展馆基础部分已浇筑完成。

D. 严歌苓的生花妙笔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相结合,使得《芳华》这部电影 脍炙人口

 

查看答案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雄 踞(jū)   急 骤(zhòu)  踉跄(niàng)    退避三 舍(shè)

B. 蓦地(mò)    妥 帖(tiē)   吟诵(yín)      故弄 玄虚(xuán)

C. 关 隘(ài)   祈祷(qǐ)     琐 屑(xuè)     毛骨 悚然(sǒng)

D. 歉 疚(jiù)  呜 咽(yè)    倏忽(sū)       一碧万 顷(qǐn)

 

查看答案

请以“我与__________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内容具体,情感健康真实。3.诗歌除外,文题不限。4.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5.文章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

① 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业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他们确实是令人仰慕、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另外一种“杰出”悄然走红,赢得社会各界的褒奖和追捧。“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他们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在紧要关头展现出的美好品格,让道德的光芒闪耀苍穹——“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

②由此想到南京大学110周年庆典上引人注目的场景,那就是给“十大杰出校友”颁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颁“杰出校友”称号的有好几位是来自基层的“小人物”。比如王同歌,这个扎根于灌云县燕尾港默默奉献了32年的基层天气预报员就榜上有名。南大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条评选标准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仔细品味南大眼中的杰出,让人感慨良多。

③通往杰出的道路不止一条。很多事物看似平淡不起眼,却不可或缺。一根房梁,结实到极致;一个士兵,坚守住岗位。这何尝不是杰出?雷锋一生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坚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成为道德的楷模。南丁格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护士,她把满腔热血都付予平凡的护理事业,成就了“提灯女神”,受到万人敬仰。

④人人都有向往杰出之心,但当社会的聚光灯集中到权势、金钱等浮华的符号上时,杰出的价值标准就容易被误读,追求杰出的路径就容易跑偏。在“官本位”、“向钱看”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习惯于以“大官”、“大款”来论英雄、排座次、论成就,仿佛官当不到一定级别称不上杰出,财富达不到一定数量算不得杰出。在他们眼里,官位和金钱成了衡量杰出的标准。还有人热衷于入选各种《名人录》、《名人大全》,甚至不惜花钱买学位、买榜单。凡此种种,都是对杰出的认知出了偏差,被名和利扰乱了心智。照此下去,不但成不了杰出人物,反而可能跌跟头、走错路。

⑤平凡孕育杰出, 杰出来自平凡。无数事实亦证明,杰出不一定要成为大人物、名人、超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小人物也完全能够杰出 。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做出不凡业绩的人,同样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杰出人物。

⑥让我们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第3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冷爱

①母亲身体不舒服,还是硬着头皮去机场接女儿和她的女同学。女同学是北京人,她俩一起在美国读书,一起租住。女儿什么家务都会做,女同学却什么都不会,女儿像个保姆一样照顾她。

②为了接这个同学,女儿自己一个人从老家坐长途车先赶到机场,等了三个小时,然后叫母亲开车去机场接她们。

③“你难道不累吗?”母亲心疼极了。

④“不累不累。”

⑤母亲说:“咱们去吃海鲜吧,你好久没吃了。”

⑥女儿说:“她喜欢吃辣,我们去吃沸腾鱼吧。”

⑦“你不是上火吗?”

⑧“没关系。”

⑨母亲和日理万机的父亲,一起陪她俩玩。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她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同学。然后,女儿还要父母开车送她们去一个小县城,做公益、献爱心。

⑩父母累坏了,心也开始隐隐疼起来。父母心疼着她,她却心疼着别人。

⑪想起当年高考那几天,母亲给她送饭菜,所有碗筷都要用滚水烫一遍才敢给她用,手都烫出了泡。送到学校前,把每道菜都先夹点出来,试吃一下。但女儿一吃完,就催她快走快走,不要影响和她同住的同学午休。

⑫高考结束那天上午,她走了好远的路,给女儿买了一束鲜花,满头大汗地伏在脏兮兮的花架上,写祝愿卡,希望给女儿惊喜。为了让女儿一出校门就能看见自己,她执意提前下了空调车,去校门口晒着太阳等女儿。女儿不知道,看到母亲和一大束花,害羞了,不愿意拿,连声说“不要不要”。

⑬女儿是班干部,主动承担了帮全班同学准备毕业典礼小礼物的任务。可她一个人,怎么拿得动呢?母亲只好不顾上司的白眼请了假,载着她,跑东跑西。

⑭终于放假了,女儿和同学们约好出去旅游,又揽下了给大家垫钱买机票的任务,然后,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母亲。

母亲的心又隐隐疼起来,女儿怎么就不知道心疼一下家里人呢?难道因为父母是自己人,就该毫不客气?即使无意伤了,也伤得起?

⑯有一天,女儿突然说:“妈妈,高考那几天,我看到新浪上一个新闻,一个妈妈送女儿考试,被车撞了。那几天,我好担心你。”

⑰母亲的泪一下子涌了上来。

⑱怎么能怪女儿呢?女儿还小,还不懂。在她眼里,父母是万能的,这也是他们多年宠爱的结果。不管怎样,她是善良的,是想对别人好的,这又有什么错呢?难道,让她自私一点,少一点爱心?

⑲这世上,总有一些“狗拿耗子”的热心人,不是伤了猫的心,而是,伤了最亲近的人的心。

⑳曾经有一个杭州男人,业余时间为过路人义务修自行车,每天深夜才回家,修了整整二十年。人人都说他好,他也很满足。可他的妻子,独自操劳着一个个空洞无趣的日子,夜夜苦等。

一个农村男人,举债八万,买来各种杂志书籍,要自办一个乡村图书馆,免费为村民们服务。儿子女儿为此辍学,妻子要和他离婚,村里并没有人帮他,说他好。但他还是坚持。

一个刚刚怀孕的女人,得知自己领养的弃儿患了白血病,为了救他,偷偷瞒着丈夫,去做了流产。丈夫实在无法接受,选择离婚。一个家就散了。

这样的为外人想、让亲者痛,比比皆是。

有时,爱并不总是柔情似水,温暖如春,它也会结成冰,变成匕首,伤到至亲至爱的人。可是,这份“冷”爱,好比玫瑰,花朵那么美,谁能在意刺呢?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24期,作者苏沧桑)

1.围绕“冷爱”,文章写了女儿的5件事,请归纳填空。

①父母心疼她,她却心疼同学;②高考时女儿吃完母亲精心准备的饭菜而催她快走;③_________;④母亲请假载着女儿帮全班买礼物;⑤__________

2.第15段写到“母亲的心又隐隐疼起来”为什么?

3.文章第18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第19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冷爱”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