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现代文,回答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

阅读现代文,回答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1)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2)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划横线的句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中得到的启示。

 

1.(1)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又缀满小黄花。 (2)我心灰意冷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2.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用“脸色煞白”、“猛地坐在”等词语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花生损失惨重,从侧面衬托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3.①父亲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落花生》来开导“我”…… ②父亲勤劳能干:父亲种着“一望无际的花生”,“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 ③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就“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这一种就是几十年”…… 4.示例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为学生的我们抵制游戏机等不良诱惑,安于自己的学业,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就能结出属于自己的珍贵果实。(言之有理,扣住主题,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指定段落内容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简述即可。从“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可以概括出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从“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启示和教育。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脸色煞白”是神态描写,“猛地坐在地头”是动作描写,“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是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对花生的心疼,为下文写花生的顽强做铺垫。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可以看出父亲教子有方;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花生管理的很好,这也是他勤劳能干的表现。 4.本题考查句子的感悟。解答此题先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内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受。文章结尾句赞美花生的外表不美,但却作用很大,结合这一理解,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要拒绝诱惑,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润州听暮角

李涉(唐)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释】①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此诗是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③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1.诗人听到的角声具有哪些特点?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最后两句的内容。

 

查看答案

【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赶走是因为打死了6个强盗,再加上猪八戒挑拨离间。

B、独角兕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的青牛,趁童儿吃了“七返火丹”盹睡时,下界到通天河为药,要吃那童男童女。

C、元子因孙悟空偷吃了人生果,打到了人参果树,将他捉了鞭打下油锅。后来悟空请了观音菩萨救活仙树,他不计前嫌,与悟空结为兄弟。

D、碗子山波月洞的黄风怪,原是天上的奎星,因与百花羞公主有前期,才下界为妖。

(2)那人道:“师父啊,我这一点冤魂,怎敢上你的门来?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却才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三藏道:“陛下,你此来是请我徒弟与你去除却那妖怪么?”

语段中的陛下是,其请求孙悟空去降的妖魔是谁?那人为什么请三藏的徒弟除却那妖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B. 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 通过观看电影《战狼》,使我重新认识了“爱国”“血性”的真谛

D.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查看答案

关于古人年龄的代称,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惑之年——四十岁

B. 豆蔻之年——男孩十三四岁

C.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

D. 知命之年——五十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