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两双解放鞋 ①父亲要上山捡柴,到处找不到鞋。最后在厨...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两双解放鞋

①父亲要上山捡柴,到处找不到鞋。最后在厨房一角落找到一双我高中穿过的回力运动鞋。黑乎乎的鞋面,开裂的鞋底,右脚那只前面还有个破洞。父亲穿上脚,满脸愠色:“这像什么,干活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母亲在一边料理柴火,一边歉疚地说:“哎,没空,有空到圩上是要买几双回来。现在的鞋质量也太差,找不到以前那种帆布鞋面的解放鞋。”我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你们不早说,我学校寝室有好几双那种绿色的帆布鞋面的解放鞋,都是我们军训穿过扔下的。”“那你下次回家记住把它带回来,上山下地可实用呢!”母亲面露喜色,高兴地叮嘱道。我满口答应,回到房间继续看我的电视。  

②今年正月,在广东东莞的二姐一家由于小孩刚满月,车又挤,所以就没回家过年。母亲可耐不住了,一过完元宵节,我开学才两天,她就一个人提着满袋的年糕、腊肉、植物油等土特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急匆匆地看外甥去了。我二姐乐得合不拢嘴,打电话过来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③母亲在东莞呆了一个礼拜就呆不住了,说家里的猪鸡狗牛父亲照看不好,二姐盛情挽留也没用。可真的要回去,麻烦出现了,东莞没有直达我家的火车,要到广州去坐。而让母亲一人去广州转车姐姐又不放心,毕竟母亲是第一次出远门。看来只能坐大巴了,一听300多元的车票,母亲摇头了:“走铁路回去,我不坐大巴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姐夫想到了我这儿有一趟途经家乡小城的火车,就问我在赣州转车方不方便。我说没问题,因为这是起点站开出的车。再说我也想让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看一看我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④东莞到赣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在火车站见到母亲已是傍晚5点,而母亲要转的那趟车发车是每天下午4点。我早就想好了接母亲去学校的招待所住一夜。   

⑤我的学校是新校区,在城郊,转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在校门口下了车,已是华灯初上。暮色笼罩之下,高大的教学楼,空旷的校园广场,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种宁静之美中。母亲轻声叹道:“你们学校可真大啊!”   

⑥母亲说:“先去你寝室看看吧。”我没异议。到了寝室,室友们都上自习去了。我一边给母亲倒上一杯水,一边跟她讲关于室友的一些情况。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我感觉很惊讶:“妈,你丢了什么东西?”“咦,你不是说你寝室有好几双解放鞋吗,在哪儿?”母亲声音压得很低,一脸的热切。我内心不禁一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没想到年前自己随便的一句承诺,她竟记得这么牢。“哦,搬了寝室,有可能都扔了吧。”看看四处没有,我搪塞道。“要不,我再到床底下看看。”母亲失望的神色,又让我决定仔细找一找。毕竟敢确定的只是自己的那双嫌它脏,把它给扔了。   

⑦我找来一根晾衣竿,趴在地上,头几乎贴到了地面,睁大眼睛,一下一下地左右拨弄着。母亲在一旁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专注的眼神充满期待。突然,竿子好像碰到了什么。我一阵窃喜,轻轻地拖出来,果然是解放鞋。两双连在一起,落满灰尘的鞋面依然泥渍斑斑,鞋带打着死结。翻开里面,一点一点的麻点。母亲一下子忘了旅途的疲劳,笑呵呵地翻来拣去,像在挑着几条鲜鱼:“这鞋好,这鞋结实,回去洗一下,像新买的一样。两双,刚好我和你爸一人一双。”我蹲在一边,心里酸楚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也说不上来。   

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⑨陪母亲吃完饭,又带母亲在校园逛了一圈,最后送她到招待所,回来已晚上9点多。进门就看见室友在大嚼母亲留下的一堆零食,我无语:“他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那晚,我半夜未眠。   

⑩第二天送母亲去火车站,临上火车,她还拉开包看看,笑着对我说:“以后你们不要的鞋或衣服什么的,你把它带回去,家里可用得着呢!”我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说道:“好的。”   

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

(选自2005年9月22日《南方周末》作者:吴盈军)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年前,母亲满心欢喜要“我”带回宿舍里丢弃的解放鞋,“我”当时很______地“满口答应”。年后,“我”接母亲到学校看看,听到母亲急于找到那些解放鞋,内心______,想方设法还是一起找到了鞋子。看着母亲小心地收拾好已经破旧的鞋子,“我”深受触动,心中可谓______,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划线句并说说其作用。

(1)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

(2)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3.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请联系全文,说说“我”都牢记了些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文章以“两双解放鞋”为题,有何作用?

 

1.第一空:随便(答“随意”、“无所谓”等意思亦可)。第二空:惊讶(答“为之一震”、“吃惊”等意思亦可)。第三空:百感交集(答“打翻了五味瓶”、“感慨良多”等意思亦可)。 2.第一句:动作描写。从母亲无心聆听儿子室友的情况、反而焦急地四处张望可以看出她有心事,为下文母子共同寻找角落里丢弃的解放鞋作铺垫(答出“母亲的四处张望是为下文找解放鞋作铺垫”之意即可得分)。 第二句:动作描写,通过“小心地”、“拍掉”“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等动作,可以看出母亲对这两双解放鞋的珍视和喜爱答出“喜爱、珍惜这两双鞋”之意即可得分),表现出母亲一贯的节俭朴素。 3.①记住了父母朴素勤俭、爱惜家用的言传身教,并坚持努力践行,当作自己的生活准则(答出“记住了父母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之意即可得分)。②记住了在都市生活中不可沉迷于物质诱惑、盲从他人铺张浪费(答出“记住了不随便浪费、懂得节俭”之意即可得分)。③记住了为人处世需像父母一般,扎实、朴素、有根基,不可失却了劳动者淳朴的本色(答出“记住了做人需本分、朴素”之意即可得分)。 4.①认为可以删去:这两段内容写母亲去东莞姐姐家并从东莞途经我的学校转车回家(意思对即可),和全文中心联系不紧密,分散了文章主题,可以删去(答出“与中心关联不紧密”之意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②认为不可以删去:这两段内容写母亲去东莞姐姐家并从东莞途经我的学校转车回家(意思对即可),所以母亲才会来到我的寝室拿解放鞋,和下文有联系,也凸显了母亲的勤劳、淳朴、节俭,对子女的关爱,丰富了人物形象(答出“突出了母亲的节俭”之意即可得分)。 5.①“两双解放鞋”是全文的线索。②文章围绕“两双解放鞋”展开叙述,以小见大,从“我”对解放鞋的态度变化中表现出我由原先盲目浪费变得懂得珍惜生活物品、勤俭节约,最终理解了父母的辛苦,铭记勤俭朴素的生活准则(答出“我从两双解放鞋中懂得了生活应当像父母一样勤俭朴素”之意即可得分)。③两双解放鞋令“我”深深愧疚于父母的艰辛与朴素,悔恨自己的奢侈浪费,印象至深,永难忘怀(答出“是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珍贵事物”之意即可得分)。④两双外表平常的解放鞋正是“我”平凡、淳朴的劳动者父母的象征,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珍视、对劳动成果怜惜的象征,是值得继承并终身践行的生活准则,不可忘却(答出“是父母勤俭生活的象征”之意即可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梳理情节,根据情节概括人物的行为或心理并填空。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第一个空,我不知道一双解放鞋对一个家的意义,所以“随便”地“满口答应”。而当母亲急于找到那些解放鞋的情节,又让我内心“惊讶”。最后“我”终于明白了珍惜解放鞋的意义,所以“我”“感慨良多”。总之,读懂情节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母亲没有坐……四处看……最后还拉开门看”是典型的动作描写。(2)“解着死结,拍掉……找来……裹好塞进……”也得典型的动作描写。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特别要概括出父母朴素勤俭、爱惜家用,并坚持努力践行的高贵品质。还要答出不可沉迷于物质诱惑之中,更不能铺张浪费的内容,且做人要扎实、朴素。 4.试题分析:考查语段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删掉与否,关键要看语段能否表达中心,也就是看与中心关联的紧密程度。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要从与中心、塑造人物形象乃至情节等角度分析,根据要真实有效。 5.试题分析:考查文题“两双解放鞋”的作用。一定要站在全文的角度上考虑答案内容。如在结构上:“两双解放鞋”是全文的线索。内容上:“我从两双解放鞋中懂得了生活应当像父母一样勤俭朴素”。更深层的意思:两双外表平常的解放鞋正是“我”平凡、淳朴的劳动者父母的象征,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珍视、对劳动成果怜惜的象征,是值得继承并终身践行的生活准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元和十年,(柳宗元)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新唐书·柳宗元传》)

(乙)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五》有删减)

【注释】①播州:地名,地处今贵州遵义地区。②白:告诉。③质:抵押。④书庸:写雇佣的文书。⑤直:价值。⑥量移:酌情迁官。⑦梦得:刘禹锡的字。⑧贻:留下。⑨矜:怜悯。

1.解释加点词语

(1)即

(2)走数千里宗元游

(3)侍太后

(4)明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字词。

(1)大臣亦为禹锡请,改连州。

(2)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进而地远。

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刘禹锡最终能改任连州刺史的原因。

4.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润  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早年月下遇王懿之,并为他吹笛。

1.在杜牧眼中,润州景物有何特点?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商业广告的设计创作,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摸准广告商品的市场位置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确定广告的主题、创意构思,巧妙地传递商品信息,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

【材料二】企业在安排广告内容时应注意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不可有夸大不实之词,更不能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广告内容应简明易懂、易于记忆,广告形式应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上海的许多报纸上屡屡出现一幅广告画,画上一位老人脚踩牙刷柄,手持老虎钳,用力拔牙刷毛。上面的广告语是:“梁心记牙刷,一毛不拔。”广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兴趣,这家牙刷厂因此名声大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好的商业广告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材料三中的广告宣传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这则广告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我市首个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在江苏航院开班。①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将使学员更加顺利地取得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②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材料科学、控制、通讯等技术发现,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高速成长期。③在无人机快速迅猛发展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有机无人”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瓶颈。④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为我市民用无人机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语意重复,应删去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鲁滨孙在荒岛上住了二十八年后,帮助一位船长平定了叛乱,带着星期五一起,乘坐收复的船只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B.骆驼祥子买过三辆车,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辆车被二强子骗走了,第三辆车卖了给虎妞置办丧事,最终一无所有。

C.许云峰在被关押的白公馆的地窖里,挖出了一条地道。解放前夕,他要把地道留给全体同志,自己不愿通过地道越狱,最终牺牲在镪水池里。

D.秦大奶奶第一次落水是为了救乔乔,幸好被众人救了上来。后来为了一只快要被河水冲走的南瓜,秦大奶奶落入河中,再也没有能醒过来。

⑵阅读《格列夫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一旦那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纳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第一种手段比较温和,就是让飞岛浮翔在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土地的上空……可要是他们依然顽固不化,甚至还想谋反,国王就要拿出他最后的办法来了。

文中“最后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这沂水县是个小去处,如何掩饰得过?此时街市上讲动了,说道:“拿着了闹江州的   A   。如今差李都头去拿来。”朱贵在东庄门外朱富家听了这个消息,慌忙来后面对兄弟朱富说道:“这黑厮又做出来了,如何解救?宋公明特为他,诚恐有失,差我来打听消息。如今他吃拿了,我若不救得他时,怎的回寨去见哥哥,似此怎生是好?”

①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

②A原本化名张大胆,他是怎么暴露出真实身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