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故乡的唢呐是斑lán多姿的,像一阵暖风掠过寂寞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故乡的唢呐是斑lán多姿的,像一阵暖风掠过寂寞的田野,像一团炽焰燃遍漫漫荒原,像一只铧犁豁开黄土地板结的肌肤。节日的唢呐,是胸膛压抑了一整年郁闷的喷涌。会飞的不是音符,是庄稼人粗门大嗓的直率,是庄稼人敢作敢为的宣泄,是庄稼人挺直了腰杆子的豪壮。节日的唢呐,吹出了铜质的月光和天籁,那么柔软,那么甜美。那些风中摇曳的高梁,是唢呐的声音染红的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斑lán_______      胸_______      喷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宣泄”的“泄”意思应为______

A.液体、气体排除    B.泄露    C.发泄

(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斓、 táng、 yǒng; (2)高梁、 高粱; (3)C (4)比喻、 排比。 【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膛”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高粱”就是双音节词语。如“梁”“粱”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木”旁、从“米”旁)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宣泄”的语境义是当众发泄以引起注意。故选C项。 (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像一阵暖风掠过寂寞的田野,像一团炽焰燃遍漫漫荒原,像一只铧犁豁开黄土地板结的肌肤”是比喻句,放在一起形成排比。“是庄稼人粗门大嗓的直率,是庄稼人敢作敢为的宣泄,是庄稼人挺直了腰杆子的豪壮”也是排比句。故修辞方法运用了比喻和排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令人感动的事。感动,源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感动,源于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源于矛盾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源于人群中的笑脸,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句问候,就会让感动浸满心田。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嘲笑→______→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3.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字概括。

2.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们”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

3.选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有限的鸡蛋却多得数不完?

4.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想一想,“我们”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帝说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④居然:显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

(2)元帝之      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B.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 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 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结合注释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