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

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 2.认真主动随意马虎 3.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 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 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 6.父亲的信不理解理解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揣摩文中语言,发现答案就隐含在第三段中。 2.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即可得到正解。 3. 此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在问题出现的上下文中。仔细阅读课文。 4. 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理解与运用。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 此题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得出了对老人的思念之情。 6.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词语。

无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查看答案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

1).她生得黄胖而矮。______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______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______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______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___(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___(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___(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___(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查看答案

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_____________→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