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 2.本诗未直接写山雨,而是先以山间静谧的晴夜为烘托和铺垫,似无山雨,第三句再以对溪水湍急的侧面描写进一步表现雨势之大,结句点出“他山有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之迅疾和猛烈。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概括。“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描绘的是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描绘的是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 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2.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之迅疾和猛烈。《山雨》先是以山间静谧的晴夜为烘托和铺垫,然后用溪水湍急的侧面描写进一步表现雨势之大。所以在描写方法上是有一定差别的。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 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查看答案

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__________(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____________。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    B.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 八月秋高/风怒号    D. 风雨不动/安如山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高者挂罥长林梢 

(2)忍能对面为盗贼  

(3)俄顷风定云墨色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长夜沾湿何由彻  

(6)大天下寒士俱欢颜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