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诗中下列词语。

俄顷:______________

何由彻:______________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3.填空。

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1.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 2.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寒士”的遭遇,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更是推己及人,表达了“天下寒士”都居“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5.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解析】 1.理解诗歌词语的意思,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老师在讲解诗歌大意时都会让学生看注解,对于重要的词语,都会要求记忆,只要牢牢记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句子的翻译能力。诗歌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句注意关键词: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是环境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4.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夏”,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5.开放性试题,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只要能写出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古今的事例即可。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查看答案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系向牛头充炭直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时眼前突兀此屋(看见)

B. 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 茅屋秋风所破歌()

D. 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