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______    (2)然后能自______

(3)学不可以______    (4)木受绳则直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輮使然也      辍耕垄上

B. 其善也      则明而行五过矣。

C. 有嘉肴        有槁暴

D. 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1.(1)甘美(2)勉励(3)停止(4)所以,因此 2.C 3.(1)《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甲)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乙)选自《劝学》 作者:荀子 难道:战国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强”意思是“勉励”。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之”意思分别是“代词”和“去、往”;B项“知”意思分别是“知道”和通“智”,智慧;C项“虽”都是“即使”的意思;D项“而”分别表示“转折”和“递进”。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第一个“学”意思是“教”,第二个“学”意思是“学习”,“于”是“比”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是谓大同。

(2)从选文中找出一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其此之谓乎    B. 何陋之有

C. 大道之行也    D. 宋何罪之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其亲(名词,父母)

B. 是故谋而不兴(动词,关)

C. 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D. 天下公(介词,为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