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      ,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2.根据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3.4.上文主要描写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情态。请从中摘选一句描写的语句,并简析作者是怎样描述壶口瀑布的特点的。

5.6.第①段末尾写了当地一个关于黑猪的故事,作者的用意是__________

7.8.作者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时的“沉思”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

 

1.2.深不可测千军万马 3.4.语句:(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分析: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黄河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5.6.突出壶口之深,水流之急。 7.8.一个小小的壶口瀑布竟然成了大千世界的缩影。(不能摘抄原文,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与积累,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才能正确作答。(2)答案要与语句相匹配,不强求写出修辞手法等概念,关键是准确地分析出该句话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具体特点,语句通顺即可。(3)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本文中是为了突出壶口之深、水流之急。(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结合全文内容,揣摩作者的心思,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

A.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视(fǔ)       涡(xuán)      推推搡(sǎng)

B. 时(shà)      雾(ǎi)        怒不可(è)

C. (jiè)      出(yà)        汩如泉(gǔ)

D. (chěng)    回(yū)        而不服(xi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全石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凉)

B. 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离开)

C. 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 但少(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子)竹柏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潭中鱼百许头

二黍许

B. 如鸣珮环,心乐

辍耕垄上

C. 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D. 乃记之

不思则罔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 柳宗元被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 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 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2.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