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①。
③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④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⑤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对外来能量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结构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些功效?
2.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卷石底以出(_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__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示例: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蒹葭》)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题文)(贵阳中考)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①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②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苏菲的世界》的作者是____(填国籍)作家_____填姓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 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