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

(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是“正”字所蕴含传统   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文章对第⑦段划线句作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

 

1.人应刚健中正 2.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的担当和使命);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 3.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4.实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花费,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正义、正气”作答。 2.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解答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此题主要是道理(或引用)论证,使论证更有力,更具权威性。 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的答题格式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用文中的一些看法作答,再结合实际分析,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查看答案

(2017届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儿自国至今

②求学先刻苦

③特汝不应若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战略,这次论坛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议围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会议将推动经济全球发展,将在文化品牌、生态旅游、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工业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互惠沿线各国。

(材料二)两位热心网友,针对手机中的三条信息(如图),进行了“眉山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探讨。

甲:眉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占有优势,真不错。

乙:是啊,除了交通外,今年我们又建成了5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园区,这是哪方面的优势呢?

甲:((2)题)                              

乙:你概括得对,说得也真好啊。但我市还有一些牌子没有打好,让眉山人担忧呢。

甲:((3)题①)                 这两方面的牌子没有打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乙:我建议:((3)题②)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出“高峰论坛”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完成情境对话。

(3)结合两则材料,完成(材料二)中甲乙相应的对话。

 

查看答案

(题文)(2016年中考广州卷)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来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1)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_______

(2)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徒弟,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_______

(3)他豪爽直率,疾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_______

(4)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