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无他,但手熟尔

(4)尔安敢轻吾射!

(5)以我酌油知之。

(6)康肃笑而遣之。

 

(1)看见他射得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点头。 (2)你会射箭吗?我的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 (3)这没有什么,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4)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5)以我倒油的技术懂得这个道理。 (6)康肃公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但”是“只”的意思,“汝”是“你”的意思,“安”是“怎么”的意思,“以”是“凭、靠”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

(3)尝射于家圃        尝:______  家圃: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______  睨:______  久:______  去:______

(5)但微颔之          但:______  颔:______  之:______

(6)无他,但手熟尔    他:______  但:______  熟:______  尔:______

(7)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

(8)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  轻:______  射:______

(9)以我酌油知之      以:______  酌:______

(10)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

(11)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  沥:______

(12)惟手熟尔         惟:______

(13)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许多成就都是被困厄之境逼迫出来的。

吴王的羞辱逼迫,成就了越王勾践;朝廷的贪腐逼迫,成就了梁山好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逼迫,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据说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和载人航天也是西方国家的封锁逼迫才有了今天骄人的成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为响掀起读书热潮,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主题为“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某小组想调查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请你帮助拟定三个连续的调查问题,并写出调查对象。

2.去逛书店时,你和同桌亮亮都看中了同一本书。你想和同桌买相同的书。同桌觉得花同样的钱可以看到更多的书。你觉得同桌说的有道理,而且觉得交换阅读会读得更认真,于是说道:“—————————。”(百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锦书谁寄

①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②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④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⑤ 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才知道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我们在“喂、啊”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

⑥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年长于我,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1.根据文章②③④段内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

2.结合语境理解“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的含意。

3.在文章第⑤段,作者写到“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此现象的态度和情感。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________________也。《〈孟子〉两章》

(3)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