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稻田里的等待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稻田里的等待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来稻子该是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

不会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花在上面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

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

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的,只能等了。”

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还比他们要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

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

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

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真的像青春期里,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只会执拗地挺着脖子,恨不得给他一下子。

“好像,还是差不多。”我过了好一会儿,弱弱答道。

沉默好久,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些什么。今年的品种是我定的,我不能让父亲担心太多。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爸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会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这样的话,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对于父亲,能算得一种安慰吗?即便算得,这安慰也是空洞的。而且我还没有预计到,这对于父亲信心是否有打击,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

但我又不能问。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

几天来,我居然开始默默祈祷。

和庄稼待久了,在田野待久了,开始有点迷信,或祈祷,希望丰收,因为知道有一些力量,是人力所不及的。农人常常觉得无力,因他所面对的是自然,自然是神秘的,也是无法预料的。比如干旱、洪涝、虫害、病害,以及其他农人眼里始料未及的状况,或许都会轮番出现。一群蝗虫,或许能让一片稻田颗粒无收;一场稻瘟,也会让连片水稻一夜焦枯。此外,稻子发棵多不多,开花好不好,授粉佳不佳,几乎都得听天由命——农人们在这些事情上,能够介入的程度相当有限。

我常常觉得,草木自有草木福,且由它们去吧。种田种久了,人的狂妄的自信心是会低下来的。低下来,得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

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多少次陪着父亲母亲一起,守在田埂上,守护涓涓细流流进自家田畈;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农忙时节割稻和插秧,怎样地挥汗如雨,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中华田园犬。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

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其应有之义吗?时间长了,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亲,终于慢慢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

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今日我们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低下头,也是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脚下的世界与生活。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沈博士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南方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一埂之隔的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而我们的稻穗还带着稻花,仍执拗直立——当然,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一点,因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水稻田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

秋天快到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耐心等待稻子成熟。

1.仔细阅读全文,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父亲心理变化的过程。

时间

周一

周三

周四

几天后

父亲的心情

担心

_________

_______

慢慢地平静

 

 

2.结合全文,品读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稻子们高做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

3.仔细阅读第(7)段,联系上下文,揣摩这一段的作用

4.文章以“稻田里的等待”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5.将本文结尾与《故乡》结尾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链接】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1.害怕(焦躁)有些沮丧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稻子人性化,“高做”,“挺立”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的稻子没有灌浆的情形,高有情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下文中父亲为此而担心作伏笔。 3.这一段插叙了去年种植的糯稻没有成功的情况,使情节更合理,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父亲为水稻没有灌浆的焦之情,从而更好地突出本文的中心。 4.标题的表层含义是父亲等待稻田里的水稻灌浆,成熟,深层含义是指人的成长也需要等待,只要待以时日,也会变得成熟和内做,在等持的过程中看急焦操其实无济于事,要学会等待,学会理解,学会平静,只有这样才会变得成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5.写法上:都运用了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内容上:本文侧重于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懂得只有学会等待,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故乡》结尾富有哲理,阐述空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可知第一处应该围绕“担心”来回答;从“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可知第二空应该填“沮丧”。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稻子们高做地昂着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子没有灌浆的情形,为下文父亲的担心做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和前景普遍自信,在这一代人看来,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无独有偶,今年更早些时候,英国某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自信。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约93%的中国受访者还因为医药、可再生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则相对较为悲观。

观察近年来国内舆论中的年轻人形象,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形象越来越转向积极正面。昔日被加诸年轻人身上的“叛逆”“自我”等标签逐渐被“自信”“担当”等正面评价取代。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西方的态度,更耐人寻味: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他们不再卑怯、沉默,而是理直气壮地“怼”回去;有的更以“自黑”的方式调侃——这种“回怼”和“自黑”不仅仅出于自尊,更是发自肺腑的自信。

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无疑来自于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由于近代的屈辱史,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少人在如何面对西方这个问题上,是缺少点自信和底气的。即便是向西方说“不”,在方式上也往往是激烈多于平和——这似乎成了一种饱受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而如今,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或许可以称之为近代以来最能“平视”西方的一代。他们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物质条件更加优渥、信息获取更加便利、眼界视野更加宽阔,这让他们并不天然认为“西方比中国好”,也因此更加自信平和,更加懂得把这种自信、平和与爱国、自强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心态和观念的变化,无疑将深远地影响中国的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正在从一个“追赶者”逐渐转变为“开创者”,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西方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只有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这种发自心底的集体自信,必然有助于弥合心理卑怯,重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从这方面说,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正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精神。

年轻一代正自信地走向舞台中央,时代也正为他们供给越来越多的机会,方方面面都在呼唤年轻力量的加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等待年轻人去探索。一个古老国度正以独有的航线驶向现代化,而她的年轻人们,正满怀自信,走在建功立业的大道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8日,作者:李昌禹,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说拟题的理由。

2.选文第②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③节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当下”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良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五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常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一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予爱而排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号“沧浪”焉。前什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福蛛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①并(bang):通“傍”,②杠:独木桥,③北琦:北边曲岸上,④榜:乘

1.用“/”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澄 川 翠 干 光 影 会 合 于 轩 户 之 间 尤 与 风 月 为 相 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①风烟______

②互相______

③不乎城中______

④水之又竹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返思向之泪汩荣辱之场/向吾不为斯役

B. 纵广合五六十寻/寻病终

C. 号“沧浪”焉/故自号曰醉翁

D. 幅巾以往/俯身倾耳以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滥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觞而浩歌,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孟浩然,唐代诗人,年四十游京得,唐玄宗语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部自不求任,朕未尝弃卿,奈何证我?”国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1.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示的画面。

2.尾联运用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推进学生的阅读,盐海中学于4月21日至4月27日举办“校园读书周”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古母·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幸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读书周期间,有一个“亲子阅读”互动环节。为了营造氛围,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拟写条简洁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准备于4月25日下午3点在学校大礼堂进行“名家谈阅读”活动,学校委派作为校报《书声》记者的你电话邀请作家曹文轩来校参加活动,你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鲁迅在《朝花夕拾》深情地回忆了一生中遇到的几位老师,一位是方正、质朴、博学的藤野先生;一位是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民族偏见的寿镜吾老师.

B.文学作品中爱用虎形容英雄和武将,打老虎更成了虎将的最好注脚。如施耐庵《水浒》中的行者武松沂岭杀四虎;吴承恩《西游记》中美猴王猎虎后制成虎皮裙。

C.《鲁滨逊漂流记》以鲁滨逊冒险的经历作为线索展开,依次讲述他如何离家出走成为富翁、逃脱海盗、流落孤岛以及在孤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等等情节。

D.英国文学家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揭露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田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选自冰心《繁星·春水》)

(乙)清泉一样莹洁的泪珠,骤然间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地信任二哥,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失望,突然从A手里夺回《B》,几下子撕得粉碎,一把一把的纸片,塞进书包,拧转身,飞快地跑出阳台

A愣了一下,似乎感到自己太粗暴了些,但他又一转念,觉得采取这种严厉的态度,是完全应该的,因此,他只微微缓和了语气,喊道:“小妹,小妹!你转来!”(节选自《红岩》)

(甲)段中作者原名__________,这首小诗体现的主题词是______________

(乙)段中的“A”是指_______,B处是______。“采取这种严厉的态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