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 人民日报 》)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

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5.针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联系实际生活,具体谈谈你打算如何避免“数字化痴呆症”(至少谈3点具体做法)。

 

1.中心论点:(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2.举例论证。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具体表现来论证“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这一论点,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有说服力。 3.(1)“创造力下降”(2)“注意力分散”(3)“亲情淡薄” 4.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5.本文作者建议“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止“数字化痴呆症” 避免“数字化痴呆症”的打算示例:①合理安排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沉迷;②要读纸质书,读经典名著,不读或少读电子书;③少上网聊天,多和家人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④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⑤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而不是上网搜索;⑥学习上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不上网查答案;⑦不关注或少关注网络八卦消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中心论点和理解论证思路.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结合题目,论点应该是题目“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论证思路为: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即可.结合这句话的意思,从中可知,这句话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确定是否正确.结合上文的内容,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意思,边读边思考.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原因是:想戒掉“电子瘾”;可遇不可求.第二问: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5.试题分析: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用第一人称来写,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转基因棉花”作出界定。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 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 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 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 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查看答案

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 —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 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 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