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阅读下面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1)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 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2)将军战士之感伤体现在什么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域、 时令、 作者对边塞风物的异样感受 (2)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如雨下。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赏析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塞下”点明地点,“秋”点明时令,“风景异”点明边塞景物与中原的不同。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最后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写将士们彻夜难眠,鬓发如霜,思乡落泪,表达出他们的感伤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古诗词名句。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一致。

(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的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以伤先帝之明

C. 悉以咨之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未能远谋

B.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C.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D. 斟酌损,进尽忠言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  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 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