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亳州城一著名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亳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亳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城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玉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子剧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亳州城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得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亳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班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凤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凤》。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有关佛爷的几个故事。

2.小说第④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3.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结合全文,概括主人公佛爷的特点。

5.小说最后写道,“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1.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或初显身手、销声匿迹、技成回乡、韬光养晦、葬仪神技、绝技杀敌) 2.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 3.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亳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仇恨和杀气。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亳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 4.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正义感、为人谦和、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 5.佛爷最后一次在亳州城吹奏《百鸟朝凤》,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注释:①故:通“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你从老虎身上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选自《墨池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以于溪                            ②表涕零

B.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其远出海门

C. 羲之之晚乃善                      ②无以致以观

D. ①盖亦以精力自者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②咨之

B.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                ②两狼并驱如故

C. 学不如彼邪                    如土石何

D. 羲之之书晚                    ②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文中写羲之“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7这个春节《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的诗词时光。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所共同体会到的那份感动 ,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那是我们所专访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中国诗词大会》也将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现在班上要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

(1)【写标语】为了掀起我校学生集古诗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2)【明任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分工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给四个小组分配怎样的任务?

第一组:收集唐诗精品;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收集诗人写诗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B. 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竟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 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 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 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