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我,不只属于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体,“我的地盘...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我,不只属于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子女、同学、朋友……

(2)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例文 我,不只属于我 我不只属于我?那我还属于谁呢? 仔细论证后,我发现我最大两部分别有属于马化腾和马云,我被二马分尸了。一个请我去聊天,一个诱惑去购物。一切都是发明视窗系统和智能手机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错。难怪有部电影的名字叫“杀死比尔”,比尔未死,乔布斯已经归位了。令人感慨啊!如果家毗邻万达广场或龙湖时代商业街,那我就还有部分属于那看不完也看不下去的电影和逛不完也逛不累的商场。 另外我还热衷追星,对他们有颜色没意思的绯闻十分敏感,所以我有一部分属于卓伟等专业狗狗们的。现在他们被封号了,这一部分主权回归了,其意义不下于当年中国回收澳门和香港。但又挪做何用呢?炒股?我不擅长;跳广场舞,我没那细胞。不过您不用担心,总会有用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钓鱼岛和那本属于我们南海诸岛通通收回。 我是一名教师,在单位,我属于领导,是一枚可以随意调用的棋子,还是万能消防员和全时段陪护,因为我的阵地在课堂,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家长。不仅给领导陪笑脸,给家长赔小心,还要给学生赔不是。尤其是问题学生、麻烦家长和那些当管不管无事生非的领导。 在家,我也不属于自己,是老婆的听用和出气筒、是儿子的跟班和勤杂人员。 在qq群、朋友圈,我属于那些素不相识的朋友,是等待随时点赞和转发的忠诚网络水军。 在球场,我是超级替补,在游泳池,我是泡得发白的旱鸭子,因为那属于我可贵的打望时光。 出门旅游,我们上车睡觉,下车屙尿,至于景点,太多时间用于购物,我就没那么多时光垂青跟它们合照。哎,非如此,导游会不高兴、发脾气、甩客的。 我钟爱的书本呢?每次经过书店就想起千百惠唱的《走过咖啡屋》:我们已由情侣变成了陌路。我属于他们的资产缩水很严重,与我的体型和杂志社对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索取成反比。因为我与一位姓孔的有君签了卖身契。 噫,莲之爱,同余者何人?“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我想回到十年之前去找回只属于我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题目(一)“我,不只属于我”。“我”是写作对象,“不只属于我”是指“我”可以属于家乡,可以属于梦想,可以属于亲情,也可以属于拼搏梦想……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在叙事中抒发情感。作文题目(二)是篇材料作文,三棵树,三个不同的生活环境,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三种不同的追求,第一棵树顽强,第二棵树乐于奉献,第三棵树乐观,抓住这些不同,就可以选择其中一棵触动你心灵的树来写即可。注意一定不要就事论事地去写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1.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2.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第二段划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很多传统物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如太师椅、红灯笼、青花瓷、紫砂壶、油纸伞、纸折扇……请用“三字经”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填一项。(不要求押韵)

彩屏风,分隔间。八仙桌,宴神仙。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2.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1)____磨面作饼压岁钱→(2)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4.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欣然起行            (2)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②③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8)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他的《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评为“千古壮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