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解释划横线的词 

①留以梁(       )   ②普少吏事  (        )    

惟木哉 (     )    ④太祖乃悟,用其人(      )

2.翻译句子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3.下列各句中与“留以为梁”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跪而拾之以归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作为、做成 ②熟悉③难道 ④终于 2.(1)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3.C 4.第一件: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第二件: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 【解析】选自《呻吟录》 作者:吕坤 年代:明 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卒”是“终于”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户”是“门”的意思,“箧”是“书箱子”的意思,“忽”是“突然”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种名贵的熏香。

1.2.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3.4.“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⑴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分享

(1)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藤野先生》

藤野

先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严而不厉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很爱父亲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根据你熟悉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 “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通过小弗朗士的巨大变化来表现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D.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借助对雨声的描写流淌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古典诗词的巧妙化用,使乡情更浓郁。

 

查看答案

(2016年中考湖北十堰卷)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气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④①③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