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 《独自爬出陷阱》 ①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 ②前年暑假,一个...

(四)

《独自爬出陷阱》

①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

②前年暑假,一个闷热的上午,我上山采红菇,不知不觉竟与爸爸分开了。

③爸爸也真是的,干吗只顾着采菇不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呢?我也是,干吗只埋头采菇不跟上爸爸呢?

④我迷路了,找不着爸爸,除了抱怨,更多的是不住地呼喊,却听不见爸爸的回应。

⑤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游荡在深山老林里,恐惧而慌乱。

⑥站在山头喊,兴许爸爸能听到。我一边想,一边赶紧朝山顶攀去。真是欲速则不达,或许是太急切太慌不择路了吧,我只顾着前面,居然没发现枯叶底下暗藏深坑。当我一脚踩上去时,只听见“哗啦”一声响,我连同厚厚的枯叶一起落进了深坑。

⑦我大惊失色,扑腾了几下,发现全徒劳无功。凭感觉,我断定这是一口废弃多年的陷阱,不大,却有五六米深,是专门用来捕野猪的。

⑧一想到野猪,想到那白森森的獠牙,我就不寒而栗。我曾多次听说过野猪伤人的事件,血腥得很。我拍拍满身的泥土,对着头顶上桌面般大的天空大声呼救,除了山的回音,什么也没有。我只感觉口干舌燥,冷汗直冒,越来越感到失望了。

⑨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奋起自救。我意识到抱怨只会消耗体力,徒增伤悲,无异于坐以待毙,于事无补。我仔细察看了一番这口井,发现它虽然很深,但井壁坑坑洼洼,长满茅草和藤条,用手拉扯,还挺结实的。

我取出背篓里的小铁铲,小心翼翼地在井壁上剜出几个踏脚口。踩着挖好的踏脚口,抓住茅草和藤条,我一边慢慢地往上攀爬,一边迂回着继续往上挖踏脚口……我终于跃出陷阱了。瞅着深深的陷阱,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向胆怯怕事的我居然成功地独自爬出了陷阱,我全然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勇气与神力。

⑪当我迫不及待地攀上山头时,我隐约听见远处传来爸爸焦急的呼喊声,原来爸爸就站在远处的山头上,拼命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呢。

⑫“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当我心有余悸地将这事告知爸爸时,没想到爸爸竟拍拍我的肩膀,笑了,“不抱怨,不放弃,不等不靠,既寻求外援,又努力自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⑬那年,我13岁。我也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因为我曾独自爬出陷阱,是从陷阱里走出的人。

1.“我”从跌落陷阱到爬出陷阱,经历哪些过程,请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跌落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爬出陷阱。

2.“我”跌落陷阱和最终爬出陷阱,原因分别是什么?

3.品析第⑩段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划线句子“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句中“爸爸”的话语中包含怎样的情感?“我儿子是小男子汉”含义是什么?

 

1.惊慌失措;奋起自救.求救无果;奋起自救. 2.跌落陷阱原因:与父亲走失,太急切慌不择路,只顾着前面,没发现枯叶下暗藏深坑 .成功爬出陷阱原因:不抱怨(不怨天尤人)不放弃,不等不靠,奋起自救(也可答“努力自救”,有“勇气”勇于行动等,大意对即可);仔细查看,充分利用工具和客观条件(铁铲、茅草、藤条) 3.动作描写,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写出了“我”努力自救,独自爬出陷阱的过程,表现了“我”勇于自救,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展现了我的成长. 4.包含有自豪、赞赏、喜悦之情. “我儿子是小男子汉”含义:“我”遇见困难不抱怨,不放弃,不等不靠,努力自救,勇敢战胜困难;经历了这件事,“我”长大了,成熟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根据已经给出的提示,可以看出“我”跌落陷阱后,先是惊慌失措求救他人,求救无果后,最后靠自救脱离险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段,可以看出,与父亲走失后,“我”慌不择路,只顾着前面,没发现枯叶下暗藏深坑,所以跌落陷阱。在陷阱中,“我”先是惊慌,求救他人,无果后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勇气奋起自救,充分利用铁铲、茅草、藤条等工具,最终脱离险境。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第十段的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我”努力自救,独自爬出陷阱的过程,表现了“我”勇于自救,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语段内容是人物描写,点明描写方法,结合标题内容,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分析描写的作用,并用评价语加以评价。爸爸的话充满自豪、赞赏、喜悦之情,“我儿子是小男子汉”说明“我”遇见困难不抱怨,不放弃,努力自救,勇敢战胜困难,经历了这件事,“我”长大了,成熟了,表达父亲对“我”的赞许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换成“覆盖”好不好?为什么?

2.“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二)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尧咨__________     (2)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____

(3)久而不__________             (4)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 人不知而不愠

C. 三十而立    D. 博学而笃志

3.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一)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呈现的画面。

2.从“一点萤”到“满河星”,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文段中的“阿妈”是__________,此段文字表现了她是一个__________人。鲁迅在下面的__________文章中提到过她。

A、《五猖会》    B、《藤野先生》    C、《范爱农》    D、《父亲的病》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到底选谁做班长,老师让同学们好好酝酿一下。

B. 昨天教育局的领导们莅临我校,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C. 那夕阳中的垂柳,打扮得花枝招展,就像待嫁的新娘。

D. 入秋,校园东边的那一片葱兰开出了成百上千朵白色的小花,真是花团锦簇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