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文言文阅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有龙则

(2)是陋室

(3)苔痕上阶绿

(4)无丝竹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

 

1.唐刘禹锡 2.(1)显得有灵气,显现灵验。 (2)这 (3)长到 (4)使……扰乱 3.(1)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2)没有嘈杂的音乐使两耳受扰乱,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 4.从室外环境、与人交往和日常生活情趣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解析】选自《刘禹锡集》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本文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乱”意思是“使……扰乱”。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上”是“长上”的意思,“入”是“映入”的意思,“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意思是“使……扰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文默写

(1)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查看答案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作为一个中学生,请你谈谈你会用哪些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不少于两点建议)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说》、《陋室铭》中,“说”“铭”都是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

B.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手法,而茅盾的《白杨礼赞》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竺可桢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D. 《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的感情由悲痛焦虑变为宁静喜悦,最后昂扬奋发,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