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一) 一根善的拐杖 (1)14 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

现代文阅读

(一)

一根善的拐杖

(1)14 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 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2)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 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 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 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 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3)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 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4)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 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 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 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5)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 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 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 的原因吧。

(6)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 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7)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8)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 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 ,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 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 些。”

(9)“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 着说。

(11)人群出奇地安静。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12)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13)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 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14)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结合选文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2.第(7)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光滑”的含义是什么?

3.第(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6)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5.分析选文第(10)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选文标题中的“拐杖”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递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性的精神支柱。

B. 选文第(8)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 心情。

C. 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与第(6)段“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父亲助人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D. 选文第(13)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批判了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

 

1.、(1)善良(乐于助人、有担当),因为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2)吃苦耐劳(有 责任感、勤劳),因为他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3)爱孩子,因为他不让 “我”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 2.“粗糙”是形容父亲的脸布满皱纹(饱经沧桑),“光滑”指父亲关心他人的心灵十分美好(品质高尚)。 3.自然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 情节做了铺垫。 4.对比(衬托)。将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衬 托出)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赞美)之情。 5.(1)为父亲拄着双拐还能去帮助老人 的 行为而震撼。(2)为自己的冷漠、麻木而感到羞愧。(3)对父亲 善良的举动充满敬意。 6.B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乐于助人、有担当”的性格特征。 2.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粗糙”语境义:形容父亲的脸布满皱纹(饱经沧桑)。“光滑”语境义:指父亲关心他人的心灵十分美好。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所表现的人物状态或人物心灵。 3.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注意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突出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在结构上,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节做了铺垫,进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试题分析:考查第(6)段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赏析语句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先答出对比,然后答出对比的双方: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再答对情感的作用:突出表现了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情节内容的理解。读懂上下文的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可从为父亲拄着双拐还能去帮助老人的行为而震撼的角度、从对父亲善良的举动充满敬意的角度,从为自己的冷漠、麻木而感到羞愧的角度作答。答题时一定要联系一下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中心。 6.试题分析:B“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理解错误。读懂上文的情节内容,即“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所以“轻描淡写地笑笑”表现了父亲怕老人为自己的身体担心和父亲谦虚的品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 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 笞广。尉剑 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 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 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 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 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 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扶苏以数.谏故    (2)楚人怜.之

(3)比.至陈    (4)被.坚执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

B. 天下苦.秦久矣/诸郡县苦.秦吏者

C.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广屡次说想逃跑,这说明吴广不能严守机密。

B.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说明吴广在士卒中的威信很高。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他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

D. “攻”“下”“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5.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破阵子 》 晏殊)

(2)___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咏梅》)

(6)《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高洁、坚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不少诗歌中均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 炭翁》中,作者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来表达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而《观刈麦》中也有表达刈麦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三圣中学将开展 “弘扬中华文化,亲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1 分) (1)任务一: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并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

三圣中学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探究结果:                                                                                  

任务二:根据以上情况调查,该校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或生活感悟的倡议。可是,你 班的陈小明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聊 QQ、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3)任务三:下图是纪小静同学寄给她爷爷的一张新年贺卡,其中有两处格式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亲爱的爷爷:

我好想你哟!新年要到了,孙女愿你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放了假 我就来看你!

此致敬礼!

2017 年 9 月 10 日

 

查看答案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土地宽容 了种子, 才能拥有收获; __________

__________;人生宽容了遗憾,才能拥有未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 主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 65%以上。

D. 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