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为长庲①,将欲美②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为长庲①,将欲美②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③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④之靡⑤弊⑥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注释】①庲(lái):古台榭名,②美:装饰。③殚:全、都。④太上:上天。⑤靡:糜烂、散乱。⑥弊:枯竭、之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风雨之杀也         入则无法家

B. 而流涕             野有麦场

C. 景公长庲           乡身死而不受

D. 晏子而止之曰     此人可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晏子借用“风雨对禾苗符穗的摧残破坏”喻指景公为满足欲望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可见是晏子是一个体恤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B. “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可以看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C.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本文体现了晏子“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主张。

D. “风雨大作”致使百姓颗粒无收,景公又要“为长庲,欲美之”加重百姓负担,所以晏子“顾而流涕”,直言进谏。

 

1.C 2.D 【解析】 1.试题分析:C加点字的意思不同。A.“拂”通“弼”,辅佐、帮助。B.顾:回头看。D.就:靠近、走近。C.“景公为长庲”中的“为”:修建。“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为“:为了。 2.试题分析:D文中晏子只是借“风雨对禾苗谷穗的摧残破坏“来喻指景公不体恤民情,乱加工役,并没有真的受灾。 译文:景公修建了长廊,想要装饰它,有风雨来了,景公就拉晏子进入里面坐下饮酒,招乐工助兴。酒兴正浓,晏子唱起歌来,“禾苗有穗兮不得收获,秋风来临兮全部飘落,风雨又帮助杀伐呀,是上天要我糜烂枯竭。”唱完歌,回头四顾而泪流满面,起身伸手而舞动。景公靠近晏子制止说:“今天先生因为我赐酒而告戒谏我,是我的罪过。”于是停止饮酒,解除工役,不再装饰长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印证了文章开篇的“肉食者鄙”。

B.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出激战的残酷场面,渲染了战场苍凉、悲壮的气氛。

C. 《出师表》中诸葛亮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数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重要,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D. 《鱼我所欲也》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查看答案

下列翻泽有误的一项是(    )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诸葛亮)

只求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显贵扬名: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C.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三则)

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D. 令沏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战同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信未孚,神弗也。福,赐福,保佑。(《左传·曹刿论战》)

B. 人恒然后能改。过,错误。(《孟子》三则)

C.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光大。  (《出师表》诸葛亮)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同策·齐策一》。讽,指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文中邹忌和《m师表》中诸葛亮一样,都善于讽谏。

B. 《孟子》是一部儒家著作,记录了战同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C.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相传《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文章记叙了长勺之战中曹刿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查看答案

(二)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2月9日,有长城志愿者发现一队“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一巨大敌楼内烧火做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制止并灭火,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几位驴友强行下山,景区无法确认其身份,现场图片显示城墙墙体已被熏黑。

   

【材料二】

    12月24日,成都地铁晒出的一张图片火了!在成都地铁三号线上,地铁电视正播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位小朋友就对着电视教礼!面对这动人一暮.网友纷纷点赞“从小培养的民族荣誉感,长大了必然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少年强则国强”……

1.孟子认为是非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假设“材料一”中的一位驴友看到“材料二”中男孩的表现,其本性良知被激发,对“长城烧火做饭”事件公开致歉,请你对此作出评论。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以“厉害了,我中华少年”为题目,给材料二的图片配一段描写性文字。(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