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①以②然捕之,弗③获。或...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然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威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

他日,豕曝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注释】①方:方法。②以:来。③弗(fú):不,没有。④雄:王者。⑤詟(zhé):恐惧,害怕。亡:丧失。⑥俟:等待。⑦象虎:老虎模型。⑧牖:窗户。⑨踣bó:扑倒。⑩曝:暴露、显现。伏:埋伏。掎诸衢:掎(jǐ),牵制,这里有“把守”的意思。诸:之于。衢,大路。逸于莽:逃入草木丛中。逸:逃跑。于:到。莽:草丛。以:认为。为:是。服:制服,使……降服。野有如马:旷野里有个似马非马动物。驳bò:猛兽名。且:尚且。下文“往且败”中的“且”意思是将。呴hǒu,同“吼”。攫,用爪子迅速抓取。噬,咬。磔zhé,裂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楚人有狐者          ②象虎以趋之

(2)下列句中与“咸詟而亡其神”中加点词语“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伏而俟命 《象虎》              B.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 《象虎》

C.遇象虎而反奔衢 《象虎》        D.攫而噬之 《象虎》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4)楚人认为“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的依据是什么?

(5)通读全文,你认为楚人“颅磔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①以……为患;②披上; (2)B; (3)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老虎模型是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 (4)象虎“啼而踣狐”和“豕遇象虎而反(获)”经验; (5)处理问题(处理驳时)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盲目照搬经验,导致被驳“攫而噬、颅磔而死”。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被”:披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B“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 《象虎》”中的“而”表顺承;题干句中的“而”都表因果。A表顺承。C表顺承。D表顺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岑参,唐代诗人,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世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

B. 诗前四句中“即”“忽如”等词很好地写出了北地一夜之间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的绮丽景色。

C.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写出了雄伟壮阔的白天雪景和雪天饯行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的盛况。

D. 最后六句写雪中送别,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之情。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集中表达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               :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神秘。

①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   ②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   ③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 

⑥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公认享有神圣与权威性的经典文献,其中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B. 边塞诗多指以历史为客体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如杜牧就以《赤壁》感叹历史英雄成名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诗词方面诗味古朴、词风豪放,并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

D. 汪曾祺,现当代作家。其文《端午的鸭蛋》从各地风俗写到家乡高邮端午风俗,引出对家乡鸭蛋介绍,语言闲适自由、平淡有味中,表达出对儿时生活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作文以记之(通“嘱”,瞩咐)《岳阳楼记》

B. 媵人持沃灌(热水)《送东阳马生序》

C.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小石潭记》

D.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香味)《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