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入你的视野的,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 和风吹送,(    )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 这时你(    )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选段第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哪些特点?

2.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选文的括号内。(    )

A. 扑  翻  涌    B. 映  滚  升    C. 扑  滚  涌    D. 扑  翻  升

3.选段中,描写黄土高原色彩的词语是黄绿错综,描写范围的词语是___________,描写地势的词语是___________

4.选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比喻; 突出了高原平坦,辽阔,色彩鲜明的特点。 2.A 3.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4.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壮阔的背景衬托它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了铺垫。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第一句将“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高原平坦辽阔、色彩鲜明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变化,辨析作答。“扑”字能体现出看到高原景色的突然和壮观;“翻”能体现出风吹麦浪的景象;“升”能体现出感想产生的自然。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文中用“黄绿错综”描写黄土高原色彩;用“无边无垠”描写高原的范围;用“坦荡如砥”描写高原的地势。 4.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结合全文的内容来分析,高原的景色就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同时,也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文章主题做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北之塞

(2)杂然相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以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移山?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 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 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 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_____国著名科学家______所著,作者向读者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_____善于用“心理战术”制胜敌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期,牡丹江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公示了牡丹江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排非遗传承人名单。某中学为增强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阅读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所占百分比调查表,提取主要信息。

类别

民间文学

民间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医药

民间音乐

民间手工技艺

传统戏剧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民俗

所占百分比

12.1%

6.1%

15.2%

12.1%

6.1%

18.2%

3.0%

3.0%

24.2%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仿照例子再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例:办一期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板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东风不与周郞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7)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