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活动宣传画】 图1 【公益广告图】 图2 图3 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活动宣传画】

                     

                                        图1

【公益广告图】

         

                     图2                                     图3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以上是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资料。

(1)研究小组决定选用图1作为活动宣传画。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路人描述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50字左右。

(2)【公益广告图】中的图2、图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写出你的感悟。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100字;②语意连贯,表述清晰。

 

(1)示例:画面上是一双手捧着一个有缺口的碗,碗里是干涸如龟背的土,土上面长着几棵幼苗,因极度缺水而弯下了腰。这幅图告诉我们要节约水资源。 (2)示例:图2中干枯的树形好似干枯的人骨,伸向水龙头的双手接不到一滴水。可见人类无节制地向地球索水,必然导致生物的毁灭,给地球带来无法逆转的灾难。人类应该清醒了,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浪费水资源了,否则,当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时,一切都悔之晚矣。 【解析】试题分析:(1)请你向路人描述这幅图画。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节约水资源”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内容要完整,但也要突出中心,语言要生动形象。(2)如何概括漫画主题?可进行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如图2中,干枯的树形好似干枯的人骨,伸向水龙头的双手接不到一滴水。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到人类无节制地向地球索水导致生物的毁灭的行为。这样自然就能推出寓意: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浪费水资源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外婆的小河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前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儿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流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里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的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 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着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阅读课上,同学们集体诵读了《外婆的小河》一文。在合作探究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外婆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中的“小河”?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80字;②表达清楚、条理;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百度词条】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能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网络资讯】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可以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

在小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纷纷介绍了家乡的名胜古迹,你也参与其中并积极发言。请写出你的发言内容,要求抓住一、二处名胜古迹的特点,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东坡钱塘守时                    念无与乐者

B. 天久雨寒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 人竟千钱取一扇                  军细柳:备胡

D. 悉偿所负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坡逸事”中“逸事”的意思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B. 文中“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表现出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C. 因为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寒冷,扇子难以出售,所以卖扇人不愿意偿还欠债。

D. 这则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等。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查看答案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郦道元)

虽然乘着飞奔的大风,也不以为是快的。

B.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在颜色上,发出声音,然而却被人们了解。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院子里的积水空灵澄澈,水生植物纵横交错,大概像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