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可真让我们喜欢。随着朱自清,我们感受到了...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可真让我们喜欢。随着朱自清,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跟着鲁迅,我们认识了方正、博学、读书时会把头(     )过去的寿镜吾先生;阅读《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niān(     )轻怕重;徜徉于《动物笑谈》,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们的怪dàn(      )不jīng(      )。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拗________过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niān________轻怕重  怪dàn________不jīng_____

(3)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ǎ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niān(拈 )轻怕重 怪dàn(诞)不jīng(经) (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1)拈 (2)诞 经 (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拗”意思是将头用力向后仰,在这里应该读三声。(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花枝招展”在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与爱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任何文体均可;(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母亲》,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 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撷取了生活中与母亲有关的哪些小事?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事,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将它们连在一起的?

2.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琐碎小事,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爱和付出。

B. 文中写“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C. 作者在文中把母亲比作易碎品,生动形象地表明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要珍惜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D. 作者在面对他已故的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平静包含了对母亲深层次的尊重与爱戴,也说明作者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之处。

3.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一把小铲刀,一只竹篮子,不时下身子,路边的荠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莫怀戚《散步》)

本文第③段与链接文字都叙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生活小事,试从表达方式和表现的情感上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事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事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送杨少尹序①

昔疏广、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③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④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⑤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⑥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选自韩愈《送杨少尹序》)

注:①杨少尹,名巨源 ②疏广、疏受:疏广、疏受是叔侄 ③祖道:古代一种在道旁设宴饯行的仪式 ④忝(tiǎn):有愧于。谦词,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⑤太史:指史官⑥白:禀告

1.请用“/”划出下边句子的节奏(划两处)。

道 边 观 者 亦 有 叹 息 知 其 为 贤 与 否!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其欣悦___________

(2)不其禄___________

(3)疑质理___________

(4)又为歌诗以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是人多以书假余            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C. 吾闻杨侯去                此庸夫怒也,非士之怒也

D. 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5.甲、乙两文皆为赠序,但写作目的是迥然不同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出两文的写作目的。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直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古道西风瘦马”改为“古道清风瘦马”行不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