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5)绿水逶迤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

(6)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__

 

(1) 欲辨已忘言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学诗漫有惊人句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隐隐笙歌处处随 (6)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辨”“郎”“笙”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自出心裁的文学作品。

B. 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外坑坑洼洼,严重行车,真是差强人意

C. 在这出话剧里,二十出头的她扮演了一个失去孩子的老妪,言语、动作无不惟妙惟肖

D. 有些共产党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误的一项是(    )

A. 罅隙(xià)    鲜腴(yú)        考订(dìng)    诏令(zhào)

B. 丘壑(hè)    行冠(guān)      箕畚(jī)        曾益(zēng)

C. 濒临(bīn)    秀颀(qí)        始龀(chè)        题跋(bá)

D. 遒劲(jìn)    洗涤(dí)        舳舻(zhóu)    雕镂(lòu)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踌躇            狼籍            俯仰生姿        重峦叠嶂

B. 繁植            颓唐            诚惶诚恐        络绎不绝

C. 记载            推崇            因地制宜        杳无消息

D. 婆娑            竭制            巧妙绝轮        摩肩接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槐花开了

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中泛着柔光,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秋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反观现在,那古人笔下的槐花,又哪里比得上眼前的莹润洁白、柔情满怀呢?

槐花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男人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甜甜的,你拿一串,我抢一把,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就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母亲病了,医生对男人说吃槐花蜜能补养身体。

于是,夫妻俩趁周末去找那些放蜂人,想买些纯正自然的带回家里。

养蜂人追着花香,追着蜂迹。在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扎起帐篷,大桶小桶里装满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

“有上好的槐花蜜吗?”

“有,你们来的可正是时候。”

“真的假的?你不要骗我,我可是买来给母亲治病的。”

“放心吧,你瞧瞧今年的槐花朵儿多大。”放蜂人开始找瓶子装蜜。

男人拿起瓶子,透明略带有微黄的蜂蜜上竟然浮着黑色的斑点。

“蜜蜂?”女人嘀咕道,语调中有点同情伤感,“竟葬身于自己千辛万苦酿成的蜜池中。”

“呀,你怎么灌进去了一只蜜蜂?”男人对放蜂人说。

放蜂人一瞧,真是,倒出来重新灌。这时,一只蜜蜂被蜜诱惑了过来,竟然不顾一切扑向了蜜瀑,顺着蜜流进了瓶子,在蜜湖里挣扎着。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到桶里,取下挂在门框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蜜蜂还活着,但还粘在网兜上,翅膀颤抖着。

“这只蜜蜂活不了了吧?”男人说。

女人不言,用手轻轻去拉蜜蜂的翅膀,企图将它从蜜的沼泽里拽出来。一点一点地,好像自己的孩子陷进沼泽里,不顾一切小心翼翼地救他。蜜蜂脱离了蜜淖。女人迅速地收回手,只见蜜蜂已慢悠悠地飞起来了。女人将手指紧紧咬住,啊,她被蜂蜇了,竟没有出声,脸上抽搐了一下,红了,俄顷,额头渗出汗,脸白了。

男人看到,心疼地问:“被蜇了吧?”

“没事,小时候读杨朔的《荔枝蜜》我就挺喜欢蜜蜂,不是不得已,这小生灵是不会蜇人的。这次为了活命,才不小心蜇了我,不过这一蜇它可真的没命了。”

回来的路上,一股淡淡的槐花清香扑鼻而来,很是诱人。

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蜜蜂轻轻飞舞,那嗡嗡嘤嘤的声音是蜜蜂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吧!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第四段有关槐花的回忆,写了几个具体的情景?请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到桶里,取下挂在门框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

3.第三自然段引用描述槐花的古诗句有什么作用?

4.本文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