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

3.第3段中加点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过低碳生活。

 

1.如何低碳生活 2.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等方式抵消人类正常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的补偿。 3.不能删去,有“甚至”一词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5.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出门带杯子喝水,多骑车和走路等等 【解析】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低碳生活”,接着说明了什么是低碳生活,然后指出每个人选择低碳生活,再由低碳生活谈到高碳生活,说明利用碳中和对自己高碳生活进行补偿,最后呼吁人类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提炼、组合相关语句即可解答此题。 2.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甚至”表强调,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第③、④段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哪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举例时要与文章内容相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转弯。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与乐者____(2)相与于中庭_____(3)余甘煮菜_____ (4)影颓然    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深 者 縋 石 五 丈 不 得 其 所 止。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生活态度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乙】春题湖上

白居易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请描绘【甲】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示的画面。

2.【乙】诗中“碧毯线头抽早稻”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了“汉字”专题后,长茂中学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找原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从中概括大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大学生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大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大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字义】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将音、形、义结合得完美无瑕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请按照示例,在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解读其义。

   【示例1】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示例2】尘:小土为尘,一尘不染。

解字:功      明      裕      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评委】八(1)班将于1月31日上午9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如果你是班长李华,打电话邀请王老师当评委,你应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___________》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2)阅读《简•爱》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征?文中的“你”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 ④①    B. ②③    C. ②①    D. 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