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能鸣_______

(2)即时敛兵授_______

(3)百姓稍稍复集_______

(4)命行而进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3.翻译下列句子。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1.(1)擅长(2)盔甲(3)才(4)擂鼓、击鼓 2.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3.(1)(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2)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始”: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3.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厚敛”“以”“肉食者”“间”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鲁庄公取胜的原因为:听从建议,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不得法。 参考译文: 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鸣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畜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人民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 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重又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出击敌军。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照应。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围。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作家仅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但是因为作家对生活的感悟不够,其故事生拼硬凑的痕迹十分浓重,作品语言也缺乏提炼。这样的长篇小说,作家写来轻松,读者读来却很吃力。

材料二:长篇小说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具有足够的才情,更是对作家创作耐力的一种考验。陈忠实的《白鹿原》能够成功,依靠的是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认真。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走出城市里的书斋,在西安平原的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做了一年多的人文调查,并且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才开始动笔。作品初稿完成后,他又作了反复的琢磨和修改,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最后改定,而从小说的构思到定稿,则历时长达五年。

材料三:当然,要让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文学刊物、出版社也有责任。在今天,文学图书的出版已经市场化,这当然是一个必须肯定的方向,但随之而出现的却是文学刊物、出版社放弃了对作家的严格要求,我们见得多的是编辑为了抢稿而不断地催逼作家,却再也听不到编辑和作家一起打磨作品的“编辑部故事”。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败坏长篇小说的声誉。

(1)依据材料,概括当前有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有哪些误区。

(2)依据材料,说一说陈忠实为什么能创造出《白鹿原》这样的作品。

(3)依据材料,概括说明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需要哪些条件。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此外,为圆满完成汛期风暴潮、海浪预警报应急工作,预报中心及时组织召开汛期应急动员会,完善并制定了应急值班制度,明确任务分工。②在本次会议中,预报中心与到访的新闻媒体围绕2016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③相信会议将进一步促进预报中心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为汛期海洋预警报工作营造良好的令人满意的舆论氛围,④发扬海洋预警报信息传播、知识普及等重要作用,提升全社会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增补______

(3)第③处成分多余,可以去掉______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赫来为躲避匪帮的搜捕,在保尔家藏了八天,给保尔说了许多关于革命的道理,令保尔明白革命的意义。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有两个对立的党派之争,他们是以鞋跟的高低为标准划分阵营的。

C.格列佛游历了拉格奈格王国,这里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国王会把毒药撒在地板上杀死他不喜欢的大臣。

D.杜小康家曾经是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后来因为父亲破产,不得不含泪辍学。好在有桑桑的帮助,最终还是回到学校和大家一起上学了。

(2)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学院”里,格列佛看到教授们致力于各种规划和实验,请写出三个来。

 

查看答案

默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塞下曲六首(其一)》)

(2)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蒹葭》)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5)烈士暮年,__________。(《龟虽寿》)

(6)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关雎》)

(8)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汉字注音。

家乡的“千层底”上面绣着各种图案,百鸟朝凤,飞______走兽,京剧脸______等等,那些图案xǔxǔ______如生,呼之欲出,仿佛在向我们______说着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

(摘自李良旭《故乡是长满庄稼的“千层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