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默写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2)征...

诗歌默写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4)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1)绿杨阴里白沙堤(2)归雁入胡天(3)馨香盈怀袖(4)岂不罹凝寒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阴、雁、馨、罹几个易错字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①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①本诗是杜甫晚年辞去幕僚的职务,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安途中而作。

两首诗歌的颔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上面的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略无外(      )           (2)林寒涧(      )

(3)以临惧相戒(      )     (4)固难辞叙(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木,离离蔚蔚②,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③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解释:①践跻:登临  ②蔚蔚:茂盛的样子  ③弥:愈、越

1.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沿阻绝(溯:逆流而上)    B.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虽然)

C. 余来践跻此境(及:等到)    D. 目所履历,未有也(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    B. 春冬时/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

C. 疾也/书记及口传悉临惧相戒    D. 相与步中庭/亦有惊知已千古矣。

3.下列关于文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之景象,未按时序来写,先写夏水峻急雄壮,再写春冬雅致美景,最后写秋之悲凉。

B. 甲文结尾处引用“渔者歌”,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展现了三峡的一种凄美,一种悲情。

C. 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来表现峡谷中水流的湍急,展现了山水奇美的景象。

D. 乙文描写峡中山水美景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选择了山、树木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展现美景。

 

查看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

名士风度

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1.阅读第①段,对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 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字眼形容准确。

C. “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D. 除“风流”“风度”外,还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2.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中,在“四民”中的地位最低,后来由于选拔人才的需要,士成为官员的预备队,地位得到了提高。

B. 春秋时期的士变成了一种以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职业,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是士的杰出代表。

C. 春秋时期的士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

D. 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贵族,而是西周国家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没有资格担任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3.对“东汉名士”和“魏晋名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众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B. 东汉名士指的是高举着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皇帝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戴,在朝堂上名望极高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朝廷官员。

C. 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主张真实、真诚、真情。

D. 魏晋名士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个性风貌,与东汉名士标举“忠”与“孝”,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是截然不同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wèi)    尴(gà)     胡(zī)    无消息(yǎo)

B. 息(zhì)    教(huì)    见(piē)   精竭虑(dān)

C. 首(qiáo)   农(diàn)   矿(yóu)   狼吞虎(yān)

D. 刻(juān)   蓝(zhàn)   首(hàn)   锐不可(dǎ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