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1)符合原意,中心明...

以“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1)符合原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范文: 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日 我过了许多个枯燥无味的假期,这个假期我希望能疯狂一下,于是我做了一件我以前都不敢做的事——出去卖东西,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居然同意了。 但是卖什么呢?这是个问题,我想了许久。碰巧那天我去姥姥家吃饭,姥姥给妹妹买了两条金鱼,但家里没有鱼缸,于是把金鱼放在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里,瓶子里还有原来养水仙剩下的海绵宝宝,五颜六色的海绵宝宝和红色的小鱼搭配十分好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瓶子有些太简陋了,我由此获得了灵感。我让爸爸从网上买了些玻璃瓶子、小鱼和海绵宝宝,我在每一个玻璃瓶子里放上三条鱼,瓶底放上许多海绵宝宝,效果很好。 我的摊子刚摆好就迎来了客户,两位老人带着他们的孙女过来了,小女孩在我的摊子边上看了半天的小鱼,最后还是眨了眨眼睛望向她身后的两位老人。 老爷爷上前了一步,向我问道:“这小鱼多少钱一条?”我笑着指了指一边的小瓶子,说道:“五块钱一个瓶子送三条小鱼,里面放的还有许多海绵宝宝。”老爷爷笑着问我:“你这是第一次摆摊吧,你看我是你的第一个客户,不如你给我四条小鱼吧!”我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于是后面的老奶奶从包里掏出了五块钱给我,那个爷爷蹲下给小女孩挑了一个瓶子。爷爷在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祝你生意兴隆啊!” 我等了许久也不见第二个客户,我总结了为什么没有顾客的原因:一是我们没有带手电筒,还处于灯光较暗的区域,不是那么显眼;二是那些人不相信这些鱼可以养活,也就是说我们要推销一下。为了吸引顾客,我借来了妈妈的手机,我打开了手机上的手电筒,照亮盆里的鱼,因为鱼更吸引人,如果照瓶子别人可能就没有兴趣了。 在我改变了方式以后,我又成交了两笔生意。虽然说一个晚上只成交了三笔生意,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我起初以为晚上不会有人买我的小鱼的。 其实学习和卖东西一样,我们要边学边进行总结,若不换个角度思考或是总结,那我可能一晚上都只有那一笔生意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日”。题目没有别的提示。审题是命题作文的关键。文题中的“假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假日里。“不同寻常”的意思就是“特别”,意思是说“假日”的这一天过得非常特别。提示选择的材料要能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下点功夫,要写出真情实感。本文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写议论文难度较大。本文写作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细小生活中发掘出大的主题。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注意选材精当。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才能写出感情或论述得透彻。写作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最后,语言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孔乙己》,完成下列各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多乎哉?不多也。”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加点词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1)(孔乙己)便(拿)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露)出”。

(3)长衫客(走)进里面喝酒。

2.“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又说“的确”,但是这扬写并不矛盾,为什么?

4.分析下列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2)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3)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5.“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小惠未_____  (2)神孚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分人_______  (2)何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1)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在学校艺术中心举办的“湖音廊韵”艺术汇演中,有不少同学在台下大声喧哗,破坏会场纪律,请你劝阻你旁边同学的这种不文明行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可见这并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人集体闯红灯的行为石家庄和沈阳均出台政策整治陋习,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市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两个相同的措施。

【材料一】:为有效引导市民出行行为,石家庄市交管部门在市区示范路口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闯红灯的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此次活动中,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或家庭困难者,交管部门也准备了几项辅助措施,如罚款可以改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当两个小时的交通志愿者,也可以改成让他所在单位领导或者社区管理者到场现场共同接受教育等。

【材料二】:为强化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通行秩序管理,沈阳市启动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全警执罚”工作。记者在一份处罚标准说明上看到,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的处罚标准分为:5元、10元、20元、30元、50元……警方告诉记者,违法后想逃避制裁是不可能的。不罚款还有很多有效的处罚方式,违法者还可以选择路边罚站观摩交通执法,或者选择做交通执勤志愿者参与交通治理。

(1)相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因行人闯红灯肇事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红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危险行为,请你拟写一句劝诫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