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 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C. 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及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D. 杜甫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B 2.诗人“望”到了草、木、花、鸟。 3.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通过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深沉感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B项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此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家书”和“万金”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结合句意加以理解。此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学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词,但答题结果却失分严重。望的内容是“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为草、木、花、鸟。 3.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它表达出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班级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题干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将语段补充完整。

人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文言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填空。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______。(《富贵不能淫》)

(2)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杜牧《赤壁》)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6)“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B. 《愚公移山)一文成功塑造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D. 李清照的《渔家傲》词风豪放,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展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    

②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    

③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     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燃眉之急  无孔不入  挺身而出

B. 刻不容缓  无处不在  挺身而出

C. 刻不容缓  无孔不入  奋不顾身

D. 燃眉之急  无处不在  奋不顾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