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体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

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 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⑦,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

【注】①馀:同“余”。②袁吴郡:即袁君正,袁宪的父亲。③束脩: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④第: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⑤衔:衔恨。⑥由是:因此。⑦听断:听讼断狱,判决诉讼。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弘正将登讲坐           ②乃宪入室  

宪试                   ④高宗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4.文中的袁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5.阅读文章,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作者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袁宪这个人物的?

 

1.时/豫 章 王 叔 英/不 奉 法 度 2.恰逢,适逢;邀请;等到;看,看着 3.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 4.好学、聪敏、有雅量,为人正直,清白廉洁. 5.正面描写  通过袁宪应对多方问难,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和面对考官的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表现了他的好学、聪敏、有雅量./通过袁宪不畏权贵,弹劾叔英,能准确判决诉讼来表现他的为人正直,清白廉洁.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四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会”:恰逢,适逢。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试题分析: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由是”“坐”“黜”“是”“惮”等字的翻译。 4.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通过“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等情节,可考查他的好学、聪敏、有雅量的人。 5.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作用。“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为正面描写。“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这些也是正面刻画。答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到人物的形象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玉  楼  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①清香相间发。游丝②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 秾(nóng)艳,花木茂盛而鲜艳。亦指秾艳的花木。  ② 游丝:蛛丝。

1.这首诗写春景,选取                  等景物,描绘出洛阳春天             的景色。

2.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试以末尾两句"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为例,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查看答案

(1)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来选拔官员的; 格列佛在《智马国游记》中提到的怪物“ ______”,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2)八一中学举办“书香校园”活动,李华同学去图书馆借阅《格列佛游记》一书,有初二的同学不了解这本书,请你向他介绍这本书的价值(要求谈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①心灵需要适时远行。②秋高气爽的星夜,一杯清茗,几卷美文,通过他人的笔去______A (领略 领会)大千世界,做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让心灵突破世俗的樊篱。③在这信马由缰、(suí xīn suǒ yù) __________ 的行程中,三毛开始在撒哈拉大沙漠里讲故事了,笛福在无人的荒岛上编排着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剧本,斯威夫特引领着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游历……④在这样的心灵远行中(màn bù)_____,不仅能______(xǐ dí)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______B______(污染  沾染)飞扬的尘土。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

A处应填:                      B处应填:            

3.找出文段中的病句并修改。

     句,修改后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请以“让             在心底长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友情、幸福、感动、善良……),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