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75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别。

 

重拾本真 “学姐,要排队哦!”背后传来一个怯怯的稚嫩的声音。 我不耐烦地回过头去,果然是一个高一的小学妹,仰着小脸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张清纯脱俗的脸还真是不容易呢,可惜还是没能感动我。 “妹啊,你没听说过吗?排在前面,或者排在后面。饭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所以老老实实呆在后面吧!要乖哦!”我说得理直气壮,笑得没心没肺,任凭那个清纯的小丫头傻傻地站在那里。 打饭,刷卡,盛汤,高中三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就如同习惯了插队一样。端着碗,看着排队的长龙,我心中不免有些沾沾自喜,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低头狼吞虎咽起来。 慢慢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没有人落座,都站在那里端着餐盘看着我。我莫名其妙地抬起头,那个清纯的小丫头也在其中。 “不会吧,插队这点儿小事也值当的找人来教训我?” 还是那个怯怯的稚嫩的声音:“这是我们班我们组的就餐位置……” “这么大的食堂,你们非得……”我刚想发飙,可是看看那些不卑不亢盯着我看的眼睛,我还是把剩下的话连同饭菜一起咽下,端起餐盘落荒而逃。 跑出食堂,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插队?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蔑视秩序?本真被我丢到了哪里? 刚入学的时候我不是这样的啊!曾几何时,我抱着心爱的笔记本,随心所欲地在上面涂抹我的心事,可是现在,我的手指背叛了我的思想,我学会了写那些老师满意自己恶心的“随笔”;曾几何时,我会对喜欢的人认真地微笑,对讨厌的人横眉冷对,可是现在,我冰封了所有的情绪,埋葬了内心的悲喜,再也不肯摘下脸上一成不变的虚伪的面具;曾几何时,我会走过几条长长的街,只为买到一个最中意的发卡,可是现在,我的生活里只剩下“成绩”两个字,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统统被驱逐出我的世界…… 我想拉住那个削尖了脑袋一心只想往前飞的我,问一句:那个爱哭爱笑爱疯爱闹的本真的我被藏到了什么地方,怎么才能找到?我想原路返回,在归程中寻找自己,却悲哀地发现我找不到时光隧道的入口。 孤单地徘徊在高大的教学楼下,看着新入学的高一的学弟学妹们新鲜雀跃的样子。他们用虔诚的目光对待崭新的生活,他们欣赏着那些被我们视而不见的美好,他们有不忧愁的脸和不彷徨的眼,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不沉重的心。 想到他们的脚也许会踩在我昨天的脚印上,我的心里突然涌起无限的悲凉。我的十六岁,那个紫薇花开的季节,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吗?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楼上是哪个班级在朗诵《论语》。在秋天的下午,这句话像一颗子弹击中了我的心。是啊,只要我放弃现在虚假的成熟态度,重拾起本真的那一天还会遥远吗?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重拾 ”。“重拾”意味着曾经拒绝或者曾经丢弃或者曾经失去,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写“重拾”,就显得不够合理;“重拾”是自己主动去“拾”,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或者短语必须与“重拾”搭配合理,不能勉强,比如有同学写“重拾泪水”就令人很费解。可填“信念、梦想、执着、友情、父爱”之类,如果只是简单地写重新捡起自己丢弃的一件具体的事物,或者重新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比如“重拾那条手绢”“重拾书本”等等,这样的立意就失之浅薄。 点睛: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老妇人。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②原本就因为人手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女孩耐着性子机械般地说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的桌子。

③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比如快餐店或是超市。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一地,如果再给一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要了老人半条命。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

④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感到相当困扰。于是她向邻桌的中年男子求助:“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谢谢你。你自己吃吧。”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不要,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

⑤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他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⑥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然接受。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谢谢你。”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我的桌上摆着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份卤肉饭。因为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⑦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个卤蛋。为了这个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⑧“她是不是又想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分半个蛋?”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选自《中外文摘》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1)老妇人走进餐厅   (2)         (3)         (4)         (5)        (6)老妇人结账时,摸彩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

2.请结合上下文谈谈②④段中加点段“茫然”的含义。

(1)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

(2)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半碟冷菠菜”为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 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 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

D. 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理论到事实、由海内到海外、由古到今到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2.“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 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 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 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3.认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点会带来哪些好处?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持?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禽羽以/男有分,女有    B. 我极知曹公我厚/可计日而

C. 礼之厚/其妻曰:君美    D. 绍诸将莫能者/咨臣以世之事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3.请结合选文谈谈“曹公义之”的理由。

 

查看答案

出师表(节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亲贤臣,小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作者叙述本志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先帝的恩典,“北定中原”正是诸的报恩之举。

B. 诸葛亮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来说明创业的艰难,表现自己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C.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D. 诸葛亮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铿锵的步伐,但绝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