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梁衡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

阅读梁衡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远。健康阅读可以熏陶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和自信,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而今,全民阅读工程也被列入“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②然而,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

③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的阅读的数量的确远高于过去,但阅读的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含许多冷门,无厘头……我整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这种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浅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实更多的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可能。”当下流行的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

④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说:“阅读能够使人充实,明理,智慧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阅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⑤那么,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呢?

⑥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水平。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和社区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⑦我们相信当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得到落实,全民阅读得以实现。我们的阅读会出现更加健康的局面,到那时,阅读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自觉。

(根据李志雄《重构我们的阅读生态》改编)

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③段余秋雨的话和第段张鸣教授的话分别是为了说明什么?

3.作者对健康阅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15字)

 

1.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2.余秋雨的话是为了说明碎片化浅阅读的危害。张鸣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 3.①提倡整本书阅读。②从经典阅读开始。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此文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解答此题要了解句子内容,分析句子与文章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论述健康阅读势在必行。第③段余秋雨的话则表现了“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即说出了碎片化浅阅读的危害。第④段张鸣教授的话是为了证明段首的观点句“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提取能力。首先要通读第⑥段,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梳理文意,根据要求找到关键语句。如“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此段的层次极为清晰,要点也非常明确且容易提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贾谊《过秦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死,死国可乎______

(2)楚人______

(3)王侯将相有种乎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扶苏数谏故       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陈胜、吴广谋曰   当立者公子扶苏

C. 项燕楚将         贤能之用

D. 楚人怜           二世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对甲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B. 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 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 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5.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总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4)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5)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