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_________            (2)不以_________      

(3)然十二峰者不可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不可悉见

B. 惟神女峰最纤丽奇峭             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 不散                         春冬

D. 疾也                         可调素琴,阅金经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采用直接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来写神女峰。

B. [甲]文描绘三峡四季美丽的景色,详写夏,略写春冬秋。

C.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 [乙]文巫山神女峰的景物奇特之处是“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_________

 

1.断快全,都 2.B 3.B 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5.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解析】【甲】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乙】选自《入蜀记》 作者:陆游 年代:南宋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悉、绝”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者”:……的人;助词,表示语气停顿。B.“为”都是“是”的意思。C.“之”:语气助词;“的”的意思。D.“以”:认为;用来。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B. [甲]文描绘三峡四季美丽的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甲文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是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和高耸峻拔;乙文“峰峦上入霄汉”“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突出山的高和美。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者”,……的人;“皆”,都;“谓”,说。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请描绘出“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所描写的景象。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①为贯彻落实“广阅读” 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 读书活动。②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④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1)选文第____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加入本次读书活动,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张贴宣传标语,请补全标语空缺部分。

读书,犹如游览美妙的山水,使你心旷神怡;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犹如畅饮甘甜的泉水,使你酣畅淋漓。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书》)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庭中有奇树》一诗中描绘主人公痴痴地手执花儿,久久的站在树下,凭香气盈袖而无可奈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该书是一部文笔优美、________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这部书的中文译名为《_________》。

2.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人物姓名)。

3.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B.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 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