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造假者的手段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造假者的手段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B. 端午节诗歌朗诵会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C. 她用她细碎的脚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D.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 【解析】试题分析: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撺掇  抗奋  仰慕      以身殉职

B. 烧灼  热忱  鲜为人知  马革裹尸

C. 凝视  膊击  鄙薄      慷慨淋漓

D. 喧腾  派遣  拈轻怕重  尽态极研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shěng) 健(jiǎo)  风云(chà)   肆无忌(dàn)

B. (yǎ)    然(mù)    而不舍(qì)    本色当(xíng)

C. 杂(lǒng)  (chú)   水门(dīng)    不齐(cī)

D. 意(qiè)   (hè)    口头(chán)    然而止(ji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不敢对朋友恶语相向,不敢挑衅陌生人,本质上是因为你知道,对方不会容忍你的坏行为,会受到惩罚。同样,你愿意去花心思讨好一些人,也是因为你认为自己的好行为,能得到奖赏。但在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坏很少被直接惩罚,好也未必得到及时嘉奖。好的一面会被高期望所掩盖,坏的一面则被亲情所容忍,更多时候,大家都在按照既有模式生活,没有正负“反馈”,就难以有相应行为。于是,对陌生人微笑,与父母争吵;对外人和风细雨,对亲人风雪雷电。但想想,这大概是一种悲哀吧。我们总是把耐心体谅留给不大相干的陌生人,却把最糟的一面留给了亲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湖南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于2017年10月12日至10月23日在湘潭举行,全省15个代表团共1120名运动员,参与了74个小项的角逐。“芙蓉国里竞风流”,此次盛会彰显了我省中学生积极向业、勇往直前的时代风貌。这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请你根据图片写一段说明文字,写清徽标的构成元素及寓意。

要求:①说明对象明确,信息不遗漏;

②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③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④字数在150字至200字之间。

 

查看答案

(三)记叙文阅读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⑪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父母的举动

“我”的心理

每个夜晚下班回家

(1)

觉得好笑

母亲生病后

父亲一人为“我”开门

(2)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3)

不懂感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父亲坐等为“我”开门

(4)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父亲此时总是呵呵地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父亲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此句描写父母翘首以盼、望眼欲穿,主要是还原生活的真实,让读者读起来更为真实。

B. 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更具真实性,使读者更能具体体会作者的心情。

C. “回家的敲门声”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D. “听着母亲的嗔怪,我却也觉得好笑”,“我”被父母间这种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感染了。

4.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原文,说说作者父母为何总是守候着为作者开门。你对“父母的守候”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想你了听听电台里的老歌,和街坊老友随意打发些寂寞。餐桌旁打量着你的旧相册,这一刻你长大了。前半生的力气,无悔地付出过,给你的不是最好的,却是我的所有。孩子别忘了我,如果还爱我。你还能陪我,几次日出日落。孩子别忘了我,不要停止想念我,没你的关心我会难过。再习惯习惯我就老了,再寂寞寂寞我就走不动了。你还是不是我明天的寄托?或许我成了你的困惑?后半生的路,没你陪是漫长的,让我留在你的身边,哪怕不能做些什么。孩子别忘了我,如果还爱我。你还能陪我,几次日出日落。孩子别忘了我,不要停止想念我,没你的关心我会难过。这些年对你的爱,我总觉得不够,只要你过得好,比什么都值得。孩子别忘了我,爸爸和妈妈想你了。

——《孩子别忘了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