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注意题目中的 “精彩”二字,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这一点。 (2)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3)考查表达的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点睛: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它与《          》《         》《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                       ”。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查看答案

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时习之

C. 下车引之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乎            

(4)温故而知 新:           

(5)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罔:             殆:           

(6)者如夫 逝:             斯:           

(7)曲而枕之 肱:                      

(8)博学而志 笃: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语(   )            不亦(   )        人不知而不(   )  

吾身(   )        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   )          而枕之(   )    博学而(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