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观察下面明朝李在的画作《归去来兮图之云无心以出岫》,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

观察下面明朝李在的画作《归去来兮图之云无心以出岫》,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答案示例:此画取《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诗意,描绘诗人归隐后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景。诗人独坐在山峰上,仰望归鸿和远山秀色,似有所思,一侍童携杖侍立其后。画面构图疏朗开阔,极好地烘托了诗人的胸襟,也更加创造性地表达了原文的意境。 【解析】试题分析:说明画面内容,要认真阅读画面,抓住画面上的各种能表现画面意境的有用信息,结合画的题目逐一介绍,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确定说明的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注意两个误区:误将说明写成记叙,误将说明写成议论。另外,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016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①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②深深植入当代世界 ③帮人类渡过一劫 ④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 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 5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朗读者》中的一段话,读一读,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hóng(      )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有一次自我重(    )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hóng____毛            重sù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苏维埃掌权人物

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

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现年( 一九三七年 )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指的是___,南京指的是___,“悬赏25万”说明了 ___

2.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                          

3.文中人物描写很多,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1.解释加点词语。 

三年悟母之善举刘氏以斗升相济心有

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

4.“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