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喻) 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喻)

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③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④这就是“房间里的大象”,“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

⑤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⑥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⑦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⑧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⑨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

⑩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房间里的大象”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列举一例证明第⑥自然段划线处所阐述的道理。(文学作品和生活实例皆可)

4.简述第⑦自然段的论述过程。

 

1.我们要有勇气打破沉默。或拒绝沉默,敢于发声。 2.房间里的大象: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 3.例如《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担心别人说他愚蠢和不称职,而违心的说看到织布机上实际并不存在的衣服。(所举例子必须扣住违心说话,想得到大众认可。 4.首先提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2分),然后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证明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有勇气打破沉默。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通读全文,根据第三段举了的几个例子概括为: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那些客观存在的,却被人刻意忽视的事实就是“房间里的大象”。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第六段阐述的道理,在生活实际或文学作品中找到事例,概括解答即可。如:自习课上有人随意说话,无人制止,事后老师调查自习情况,班上的同学选择沉默,这就是害怕被别人孤立的表现。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段首先提出“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然后列举“谈论全球变暖”中人们沉默的事例进行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宋淳化间,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起兵,谓众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贫民多来附。小波死,众推李顺为帅。顺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      ⑵乃丹书帛曰“陈胜_________

⑶吾贫富不均  _________      ⑷所向州县开门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录用材能,存抚良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乙】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李顺是用什么办法均贫富的?

4.结合【甲】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陈涉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 池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①叶齐。

川口②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释】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②川口:河口。

1.诗中池水有什么特点?植物有什么特点?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展现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实践: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你班准备开“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水浒传》中松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扈三娘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能够脱险。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石秀。

B、《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天真纯朴的心灵,讽刺和批判了美国庸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C、《格列佛游记》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式的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慧骃国之间的对话成了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D、《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变成一个十八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但三次都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最后一次在山神土地以及其他各位神仙的帮助下,孙悟空将白骨精打回原形。

(2)阅读《格列佛游记》中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我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虽然我想不出用什么方法,也设计不出稍微有点成功希望的方案来,但总有一天我会恢复自由……我希望回到可以平等交谈的人们中间,在街上或田野走着,而不用担心会像小狗或青蛙那样被人踩死。但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久就获救了,获救的方式也不同寻常。

联系相关情节,写出“我”获救的方式“不同寻常”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草房子》选段,请完成后面题目。

岸边一片叹息声。一个路稍微远一些的女孩竟然哭起来:“我不敢一人走……”

蒋一轮很恼火:“哭什么?会有人送你回家的。”

纸月没有哭,只是总仰着脸,望着越来越黑的天空。

这时,A爬到河边一棵大树上,朝对岸大声叫喊着:“毛鸭……!你听着!我是A!你立即把船放过来!你还记得我们家墙上那块黑板吗?一一还记得那上面写着什么吗?……”

选段中A是谁? “你还记得我们家墙上那块黑板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修改病句。

①首届镇江新区“庆中秋”活动,于2017年10月3日,在圌山脚下盛大开幕。②本次活动以“温馨中秋节,幸福宜地人”为主题,由美食美味、怀旧体验、文艺演出三个系列。③除举办大巡游、抖空竹等传统民俗活动外,还创新形式,开展宜地达人秀等诸多版块。④众多大量的活动,不仅为我们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还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民俗的滋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